1966年,吴氏三兄弟枪杀7名战友叛逃台湾,周总理:把飞机打下来 1966年

小雪花飘飘 2025-10-29 23:55:16

1966年,吴氏三兄弟枪杀7名战友叛逃台湾,周总理:把飞机打下来 1966年的冬夜,福建某军港的海浪拍打着堤岸,声音像极了战士们均匀的呼吸,偶尔有舰艇执行任务的马达声划破夜空,谁都没料到,平静表象下,一艘编号F131的登陆艇上,正酝酿着一场足以让整个军营炸锅的滔天罪行。 吴氏三兄弟——吴文献、吴珍加、吴春富,都是福建莆田忠门镇出来的同乡,当年一起验上兵,又恰巧分到同一艘登陆艇,起初看着挺本分,出操时动作不算最标准但也没偷懒,保养舰艇设备时也能跟着老兵学,可没过俩月,就有人发现这仨不对劲:总爱躲在舱室角落摆弄个旧半导体,别人凑近想看看,他们立马慌慌张张藏起来。后来才知道,他们哪是听部队广播,分明是在偷偷收台湾的电台——那些台里天天吹嘘“那边顿顿有肉吃,住洋楼拿厚薪水”,三个人越听越走火入魔,私下里凑一起嘀咕的次数越来越多,眼神也从最初的老实变得飘忽,战友跟他们搭话,要么敷衍两句,要么干脆不理,那股子心不在焉的劲儿,现在回想起来,早就是危险的信号。 1月8号深夜,艇上大部分战士都睡得正沉,后半夜的军港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吴文献先从床底下摸出了藏好的冲锋枪,枪身裹着布,生怕发出一点声响;吴珍加和吴春富跟在他身后,脚步轻得像猫,手里还攥着匕首。第一个遭殃的是艇长甘久郎,他刚查完岗回舱,军大衣的扣子还没解开,就听见身后有轻微的脚步声,刚要回头问“谁啊”,一梭子子弹就扫了过来,当场倒在血泊里。睡舱里的战友被枪声惊醒,有的刚坐起身,还没弄明白发生了什么,就被这三个昔日一起吃饭、一起训练的“兄弟”下了死手。短短几分钟,7条年轻的生命没了气息,其中两个才19岁,入伍还不到半年,行李包里还装着白天在海边捡的贝壳,本来想等探亲时带给家里的弟弟妹妹,现在却成了永远送不出去的念想。 杀完人后,这仨凶手居然一点不慌,把战友的遗体拖到艇首,找了块白布,蘸着鲜血歪歪扭扭写了“起义投诚,望君接应”八个字,然后启动登陆艇,径直往马祖岛冲——从军港到马祖岛也就8海里,没多久就靠了岸。台湾那边接到消息,简直像捡到宝,立马派了一架HU-16水上飞机过来,不仅要把他们接去台北,还大张旗鼓地说要给他们“庆功”,搞所谓的“英雄欢迎仪式”。 消息很快传到北京,当时周总理正在人民大会堂主持会议,听完工作人员的紧急汇报,他眉头紧锁,手指在会议桌上轻轻敲了两下,语气斩钉截铁:“绝不能让叛徒就这么逍遥法外!传令福州军区空军,在他们去台湾的途中半路截击,把飞机打下来!” 福州军区空军接到命令,两架歼-6、两架歼-5战斗机立刻升空,飞行员李纯光驾驶着歼-6冲在最前面。升空没多久,他就透过舷窗看见了那架涂着台湾标志的HU-16水上飞机,正慢悠悠地往台北方向飞,一副有恃无恐的样子。李纯光立刻向地面指挥部汇报“发现目标”,然后调整航向,一点点逼近敌机。敌机驾驶员很快发现不对劲,想掉头往回跑,可歼-6的速度比它快多了,根本没给它逃跑的机会。李纯光咬着牙,稳稳瞄准敌机的机翼,狠狠扣下扳机,“砰!砰!”几声枪响后,敌机的机翼瞬间冒起黑烟,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摇摇晃晃往下坠,最后“轰隆”一声掉进了海里,机上17个人,包括那三个丧心病狂的吴氏兄弟,没一个活下来的。 那时候正好是文革初期,部队的思想教育工作确实有些跟不上,台湾那边又趁虚而入,天天用电台搞策反,说些不切实际的空话,吴氏三兄弟就是被这些糖衣炮弹迷了心窍,忘了自己穿的是军装,忘了身边并肩作战的战友,更忘了生养自己的祖国。出了这事后,部队立马加强了管理,战士们的半导体全给统一保管了,每个班每天都要开思想讨论会,专门讲这起叛逃事件,好多战士听完都气得拍桌子:“这仨人简直猪狗不如!战友的命在他们眼里就不是命?这种叛徒就该有这下场!” 后来有人再登上那艘F131登陆艇,睡舱的墙上还能隐约看见当年的弹孔,虽然刷了好几遍油漆,可那些深色的印记就像伤疤一样,提醒着所有人曾经发生的悲剧;艇首的血迹更是洗了一遍又一遍,才慢慢淡下去,但在老兵心里,那些血永远都擦不掉。那7个牺牲的战友,被安葬在了当地的烈士陵园,每年清明,都有新兵捧着鲜花去给他们扫墓,有的新兵还会对着墓碑轻声说:“班长,你们放心,叛徒没好下场,咱们的国家,谁也别想拆,咱们的战友情,谁也别想毁!” 现在跟老辈军人聊起这事,他们还会忍不住叹气,说当年要是思想工作做得再细一点,要是有人早点发现吴氏三兄弟的异常,要是他们能多想想家里的爹娘、村里的乡亲,也不至于走到这一步。可路是自己选的,背叛祖国、残害战友的人,不管打着什么旗号,不管跑到哪里,都永远只能是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罪人,永远得不到原谅。

0 阅读:40

猜你喜欢

小雪花飘飘

小雪花飘飘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