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61"洲际导弹首次亮相,西方主流媒体出奇地沉默。这款射程覆盖全球的战略武

乐天派不凡花猫 2025-10-29 23:45:40

"DF-61"洲际导弹首次亮相,西方主流媒体出奇地沉默。这款射程覆盖全球的战略武器,在BBC、CNN的报道中被只言片语带过。10月25日的花滑大奖赛中国杯冰舞比赛,中国选手任俊霏/邢珈宁在自由舞表演结束后,手里不过拿个“DF-61”字样的毛绒玩偶,却让美联社却如临大敌般大肆渲染,国际滑联不惜启动调查。你这对真实武器的刻意低调和对绒毛玩具的过度反应,成了当代国际舆论场上最讽刺的双标剧码。 93阅兵时,西方回避报道"DF-61"的创新技术——采用乘波体设计的弹头能够突破现有反导系统。这种沉默想消解中国军事实力的舆论策略。而当民间出现军事元素的文化表达时,却又立即将其政治化。美国战略学者罗伯特·卡普兰曾在《外交政策》撰文承认:"我们有意淡化中国战略武器的代际突破,避免引发国内不必要的焦虑。"这种"避实就虚"的操作,暴露了西方舆论操控的本质手段。 西方媒体的报道类似的案例比比皆是。2018年平昌冬奥会,美国选手佩戴F-22战机徽章被视为"爱国表现";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挪威运动员手持维京战斧造型玩偶被赞为"展现民族传统"。这种差异对待形成了鲜明的双标链条:西方军事符号是"无害的文化表达",而中国的同类元素则被刻意解读为"政治挑衅"。英国《卫报》前驻华记者马克斯曾在推特揭露:"编辑部对涉及中国的报道有特殊处理流程,必须加入'警惕性'角度。" 真实的"DF-61"亮相,西方民众几乎无从知晓其战略意义;而经由玩偶事件的大肆炒作,反而激发了全球网民对这款导弹的技术讨论。在TikTok上,DF61玩具挑战话题累计播放量突破5亿次,各国军事爱好者自发制作科普视频,意外实现了中国国防科技的高效传播。这种"越压制越传播"的悖论,正是西方话语权松动的生动写照。 这场闹剧最终演变为西方舆论霸权的自反性讽刺。当美联社的编辑们对一个绒毛玩具大动干戈时,不仅暴露了其预设的政治立场,更让世界看清了所谓"新闻自由"背后的双重标准。历史将证明,真正的"战略破防"不是由中国导弹完成的,而是西方媒体自己用荒诞的双标表演亲手撕下的伪善面具。

0 阅读:14
乐天派不凡花猫

乐天派不凡花猫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