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经济部长:荷兰对安世出手干预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认为各方不应对此“大惊小怪”。 荷兰这回对安世半导体的干预,闹得沸沸扬扬,简直像扔了颗炸弹进欧洲的芯片供应链里。安世这家公司,本来是中国闻泰科技控股的荷兰企业,主要做汽车和消费电子用的芯片,全球布局挺广的。2025年9月底,荷兰经济事务部突然下达部长令,援引他们那条冷战时期的《货物可用性法》,直接接管了安世在荷兰的运营。这法子平时几乎不用,目的是确保关键物资在紧急时别断供。荷兰政府说,这是因为他们发现安世内部有严重治理问题,担心技术知识和产能会流失,威胁到欧洲的经济安全。结果呢,安世的生产线暂时没停,但公司决策权被荷兰部长卡雷曼斯捏在手里,一年内不能随便转移资产、知识产权或者换人。 这事一出,欧洲企业界先炸锅了。安世是汽车芯片大供应商,大众、宝马这些巨头天天靠它供货,现在供应链一抖,工厂就得囤货备战。10月13日消息传开后,闻泰科技的股价在上海直跌10%,市场慌了神。荷兰那边辩称,这不是针对中国企业,而是因为安世前CEO张学政的管理有问题,阿姆斯特丹商业法院10月7日紧急听证后,就把他从董事会上吊了,换了个独立非中国籍的人来管大局。荷兰经济部发言人还强调,美国没插手,这纯属巧合。但谁信啊?美国和荷兰在芯片出口管制上一直绑得死死的,2024年底美国商务部就把闻泰列进实体清单,限制高端设备出口,现在又闹出这出,明显是中美科技摩擦的延续。 德国萨克森-安哈尔特州经济部长斯文·舒尔茨的表态,就在这节骨眼上冒出来了。他10月下旬在媒体上说,荷兰的干预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各方别“大惊小怪”,这决定“非常明智”。舒尔茨这人,1979年生,工业工程背景,早年从企业销售干起,后来转政坛,2021年当上州经济部长,管旅游农业林业啥的。他这么讲,代表了欧盟政界不少人的调调——表面理解荷兰的安全顾虑,骨子里是护着自家产业。德国自己也正砸钱建芯片厂,2023年就批了上百亿欧元补贴英飞凌和格芯的项目,现在安世一乱,萨克森州那些依赖中国芯片的机械厂就得跟着遭殃。可舒尔茨没提这些,他只强调欧盟框架下保护技术自主的必要性,话里话外透着对荷兰的站台。 说白了,这事根子在全球半导体格局的撕扯上。欧洲夹在中美中间,进退两难。美国从2018年特朗普时代就开始卡中国芯片脖子,拜登上台后更狠,2022年和荷兰联手限售ASML的光刻机,2025年9月29日又扩展实体清单,覆盖50%以上中资控股的公司。荷兰作为ASML老家,早被卷进去,现在用国内法接管安世,等于在自家地盘上筑坝。安世不是高精尖的先进制程厂,它主打成熟工艺的二极管和晶体管,产量大、应用广,尤其汽车电动化浪潮下,宽禁带半导体需求爆棚。荷兰担心,如果安世真被中方“掏空”,欧洲电动车和AI数据中心就得断奶,这风险他们扛不起。 中国这边反应不慢。10月4日,商务部直接发出口管制通知,禁止安世中国子公司和分包商输出成品部件和子组件。这招对等原则,扎得准——安世全球30多个实体中,中国部分占比不小,仓库里卡车排队等清关,司机们干等着文件。10月9日,中国又收紧稀土出口审批,外国企业得先过北京这关。安世虽没直接中招,但闻泰2024年底就被加了名单,现在供应链一断,欧洲车企的库存警报拉响了。大众在沃尔夫斯堡的厂子,10月15日就得临时调配备件,工程师们翻箱倒柜查库存,日本丰田和美国通用也发函警告中断风险。荷兰商会赶紧跳出来,敦促政府谈和,阿姆斯特丹的会长在会上直说,稳定比啥都重要。 欧盟层面,低调但偏荷兰。其他国家部长通过电话和视频会协调,布鲁塞尔没公开谴责中方反制,反而默许荷兰的“历史性干预”。舒尔茨的言论最具代表性,德国作为欧盟老大,本该平衡,可它自己芯片依赖中国95%,机械制造企业多半得从安世拿货。现在宝马一个月亏10亿欧元,大众工厂停工在即,舒尔茨却说“明智”,这逻辑听着就别扭。欧洲媒体报道,民众和企业反对声浪大,荷兰国内批评政府“愚蠢”,破坏供应链稳定,要求尽快协商。可政客们站队一致,没见谁跳出来批荷兰,这背后是欧盟刚立的半导体联盟在作祟。荷兰主导的这联盟,本想拉欧洲国家抱团抗中,现在抢安世硬实力,等于给联盟添砖加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