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回中国可真要杀鸡给猴看了。中国实在忍无可忍,终于要杀鸡给猴看了,谁是这只鸡?不是美国,不是日本,不是德国、法国、英国、澳大利亚和菲律宾,而是荷兰。 荷兰虽然只是个欧洲小国,却握着全球科技产业链的“命门”——光刻机。咱们平时用的手机、电脑,家里的智能电视,甚至汽车里的芯片,都得靠光刻机造,而荷兰那家叫阿斯麦的公司,几乎垄断了这项技术。 高端的极紫外光刻机,全世界就它能造,占了95%以上的市场;中高端的深紫外光刻机,它也占着九成多份额,等于掐着所有国家造芯片的脖子。 中国这些年发展科技,缺的就是高端芯片,手机里的旗舰处理器、AI领域的算力芯片,都得依赖7nm以下制程,而这类芯片必须用极紫外光刻机才能造出来。 之前华为的麒麟芯片一度断供,就是因为拿不到阿斯麦的EUV设备,直到后来靠国产DUV搞出N+2工艺勉强突破,但产能和成本始终受限制,这就是被人掐着脖子的滋味。 可荷兰偏要往枪口上撞,明明跟中国市场绑得死死的,却一门心思跟着美国的指挥棒走。 2023年先是停了最先进的EUV出口,接着连NXT:2000系列的深紫外光刻机也开始限制,到了2025年更过分,直接把1970i、1980i这些中高端DUV也纳入管制,说白了就是彻底配合美国封死中国的芯片路。 讽刺的是荷兰新出台的管制条款,连措辞都跟美国前一天发布的规则一模一样,简直是把“美国跟班”四个字刻在了脸上。 荷兰敢这么横,无非是觉得手里的光刻机是独门绝技,却忘了自己的饭碗早就端在中国手里。 阿斯麦2024年在中国大陆卖了374台DUV光刻机,光这一块营收就有794.42亿元,占了它全球总销售额的36.1%,有几个季度甚至超过60%。 要说最打脸的还是安世半导体那档子事。荷兰2025年9月突然下了禁令,把闻泰科技收购的安世半导体资产给冻结了,还罢免了中方董事,搞了个第三方托管,摆明了是借着美国的穿透性制裁规则抢资产。 结果呢?安世中国分公司占了全球过半产能,封测环节更是占了8成,荷兰拿的不过是个空壳总部。 东莞的封装厂一停供,欧洲车企立马就慌了,因为换供应商至少要1到3年,停工一天都是真金白银的损失。 最后还是安世中国出面救场,重新供货却提了三个条件:换中国公司当签约主体、优先供国内车企、用人民币结算。 欧洲车企只能捏着鼻子答应,荷兰这波操作不仅没占到便宜,还帮中国推了一把货币国际化,简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荷兰可能以为握着光刻机就手握王炸,殊不知自己的底牌早被中国看透了。 阿斯麦的EUV光刻机看着高科技,核心材料却全靠中国供应。产生13.5nm极紫外光的激光器要用到镱和钕,晶圆台的磁悬浮系统依赖钕铁硼永磁体,连蔡司镜头都得用高纯度镧玻璃,这些稀有金属中国要么储量全球第一,要么产能占绝对主导。 还有半导体制造离不开的氟石和铋,中国氟石年产量占全球80%以上,荷兰2024年92%的氟石进口都来自中国;铋的话中国产量占全球85%,荷兰半导体产业88%的铋都靠中国供应。 要是中国稍微延长点出口审批时间,阿斯麦的生产线就得停摆,毕竟建一条不依赖中国的供应链要花300亿欧元,还得等10年以上,这账怎么算都不划算。 其实中国早不是没给过机会,中荷就半导体管制谈了好几轮,荷兰却油盐不进,非要跟着美国一条道走到黑。 现在好了,反制的手段一拿出来,荷兰才发现自己根本扛不住。阿斯麦北京的维修中心刚要投用,要是真闹僵了,这些设备的售后维护都成问题。 荷兰半导体产业2024年对华出口186亿欧元,光汽车半导体就占42%,中国新能源车产量占全球58%,真要是换供应商,荷兰每年得少赚78亿欧元,几千个就业岗位都得受影响。 这哪里是中国非要选荷兰当“鸡”,分明是荷兰自己凑上来的。论技术垄断,它握着光刻机;论主动挑衅,它跟着美国扩大管制,还搞资产没收;论反制难度,它产业链跟中国绑得太深,打一下就疼。 选它既能解气,又能给那些跟着美国蹦跶的盟友看清楚现实:中国市场不是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的,产业链也不是想断就能断的。 日本的半导体材料、德国的设备厂商,哪个不是靠着中国市场吃饭?要是学荷兰这一套,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 说到底,荷兰这只“鸡”被盯上,本质是自己把软肋递了过来。中国这一手反制,表面是针对荷兰的霸道行径,实则是给所有美国盟友划下底线:别拿自己的饭碗赌政治筹码。 而深层的意义在于,这不仅是维护自身产业利益的反击,更是对全球产业链霸权的拆解——技术垄断再牛,也架不住供应链的深度绑定;政治胁迫再凶,也敌不过市场规律的反噬。 在越来越紧密的全球经济里,想靠卡脖子牟利、靠站队换取利益,终究是行不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