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世之争,荷兰有没有损失?没掏一分钱,白得一个半导体芯片顶级供应商,蓄谋已久,提前两年布局修改法律条文,借机发难夺取控制权,账不能这样算。
这次荷兰政府宣布接管安世半导体,引用了一部上世纪50年代的旧法——《货物供应法》,可笑的是这竟然是该法第一次使用,如此老掉牙的法律条文当然不会包含半导体类目,2023年时任首相吕特(就是现在的北约秘书长)专门修订了这个从未使用过的法律,加入了半导体相关商品。这件事在当时没有引发任何波澜,谁都不会想到荷兰居然在那个时候就把小心思放在了安世半导体。
为什么荷兰选择在此时发难?一方面是美国收紧对华出口限制,“穿透”原则极大影响中企正常经营,安世半导体外籍高管主动申请,荷兰迫不及待介入。另一方面,荷兰首相斯霍夫已于今年6月份辞职,也就是说现在荷兰政府处于临时看守状态,不需要考虑闯祸后的责任问题,拍怕屁股就能走人。
荷兰近乎强夺式的限制令,真的没有损失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作为全球著名的“税务天堂”,荷兰的低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非常友好,吸引了大量跨国企业在此设立总部,比如谷歌、百事可乐、思科、耐克、Netflix、富士通和沙特基础工业公司等全球知名企业。
荷兰政府如此做派,今日可以对安世半导体下手,谁能保证明天不会对其他企业出手,供应链一环扣一环,荷兰打破了信任基础,无形的声誉损失才最致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