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务卿鲁比奥曾感慨万分地说,美国根本就不是中国的竞争对手,原因很简单,就是中

青橘小罐 2025-10-29 13:30:21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曾感慨万分地说,美国根本就不是中国的竞争对手,原因很简单,就是中国人可以不以赚钱为目标,而在美国,不赚钱的事是没人干的。不以赚钱为目标那以什么为目标呢?说到底就是为了国家的强大,为了国家利益可以心甘情愿地牺牲经济利益。这是中国强大竞争力的根本所在。   就拿基建来说,美国不是没能力修高铁,可规划了十几年的加州高铁,一会儿因为造价超支停摆,一会儿因为沿线居民反对改道,说到底还是资本觉得不赚钱。   政客又只盯着短期选票,没人愿意啃这块硬骨头,反观中国的青藏铁路,修的时候多少人觉得“疯了”。   要穿越海拔4000米以上的冻土带,光是解决冻土消融问题就花了十几年,全程1956公里,投资超330亿元,刚通车那几年根本不盈利。   可国家还是铁了心要修,因为这铁路能把西藏和内地紧紧连起来,能让藏区的矿产、特产运出去,让外面的技术、人才流进来,这是给国家长治久安打基础,这种收益哪是账本上的数字能算清的。   科技领域更明显,美国的药企研发新药,首先算的是“能赚多少”,要是一种病患者少、利润低,就算有需求也没人愿意投入。   中国搞科研却常盯着“国家缺什么”,当年疟疾在非洲大流行,老药又不管用,西方药企觉得研发新药投入大、回报慢,都按兵不动。   中国直接启动“523项目”,组织几百位科研人员没日没夜地干,屠呦呦团队试了190次才找到青蒿素,过程中有人还得了药物性肝炎,整个项目没想着赚一分钱,就为了救更多人,也为了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后来青蒿素救了数千万人,中国的医药技术也站上了世界舞台,这种“先利他后利己”的收获,比单纯赚钱有价值多了。   还有农业领域,美国的农场主只种赚钱的经济作物,遇到粮食危机就靠涨价牟利,中国却一直把粮食安全当“头等大事”,国家给种粮农民发补贴,保证农民有收益。   这才让中国的粮食产量连续十几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要是光算经济账,这些补贴看似“亏本”,可保住了“中国饭碗”,就等于保住了国家的生命线,这种底气是花钱买不来的。   中国这种“不为短期利益,只为长远大局”的做事方式,从古至今都是如此,晚清的“洋务运动”虽然最终失败,但其中的江南制造总局就是个典型。   当时朝廷花大价钱从国外买设备、请技师,建工厂造枪炮轮船,一开始造出来的武器成本比进口的还高,很多大臣觉得“不划算”。   可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坚持要办,因为他们知道,国家要是没有自己的军工,永远得看洋人脸色,就算短期亏点钱,也要把制造能力建起来。   后来江南制造总局不仅造出了中国第一艘铁甲舰,还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为后来的工业发展埋下了种子。   虽然洋务运动没能挽救清朝,但这种“舍小利保大局”的思路,恰恰是弱国想变强的必经之路。   现在看,鲁比奥的感慨其实是看透了两种发展逻辑的差异,美国靠资本驱动,只走“好走的路”;中国靠国家战略引领,敢啃“硬骨头”。   青藏铁路、青蒿素研发、粮食安全保障,这些事单看经济账都不算“划算买卖”,可合在一起,就撑起了国家的硬实力。   这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能为长远目标牺牲短期利益的能力,才是中国最核心的竞争力。   毕竟国家发展不是做生意,不能只算眼前的盈亏,那些今天看似“亏本”的投入,恰恰是明天能站稳脚跟、实现强大的根基。   这一点,恐怕是只盯着赚钱的美国,最难学也学不会的。

0 阅读:40
青橘小罐

青橘小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