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不想说郑成功投降清朝的一面,因为在我个人的历史观中,这说到底属于内部历史,属于

冰渊讲大事 2025-10-29 13:04:20

本不想说郑成功投降清朝的一面,因为在我个人的历史观中,这说到底属于内部历史,属于内部矛盾,但是网上那帮粉们,汉们,那帮分裂主义们妖言惑众,为了让大家了解真实的历史还是决定说一下郑氏集团的另一面。 通过郑成功和李定国的情况,大家可以看看当时到底什么情况。 一、郑成功与李定国的联合破裂 李定国主张联合郑成功东西夹击广东,收复东南沿海后北进中原,以图恢复明朝正统。而郑成功更关注自身集团的生存与发展,其核心诉求是保持“遥奉明朝”的独立性,而非完全依附南明政权。李定国曾计划联合郑成功攻取广东,但郑成功因与清朝的秘密谈判(如1653年清廷许诺封其为“海澄公”)及对李定国势力的忌惮,始终未发兵支援,使大好的局势崩溃。 2. 郑成功的“背盟”与李定国的孤立 1654年新会之战中,李定国围城半年,郑成功以“风信不利”为由拖延出兵,最终导致李定国粮尽兵败,精锐尽失。这一事件暴露了郑成功的实用主义倾向:他更倾向于通过保存实力维持割据,而非为南明政权冒险。李定国因此失去反攻机会,南明中兴希望彻底破灭。 二、郑成功“效仿朝鲜”的深层诉求 郑成功拒绝清朝剃发令的核心在于维护汉人文化传统。他提出效仿朝鲜模式,即名义上臣服清朝,但保留发式、衣冠及自治权。这一诉求既是对抗清朝文化压迫的象征,也反映其希望以“半独立”状态维系郑氏集团利益,到这里从现代历史观来看郑已经走向的分裂国家的道路,必须退出历史舞台,不然国家统一从何谈起? 郑成功曾三次与清朝谈判,均以“不剃发”为底线。1654年清廷提出封其为“海澄公”并统辖三州,但郑成功坚持“朝鲜例”,强调“士各有志,苟能如朝鲜例,则敢从议”。清廷最终拒绝其条件,导致谈判破裂。我反而觉得清朝没有错,如果真的变成朝鲜岂不是分裂台海,这不应该被容忍。

0 阅读:5
冰渊讲大事

冰渊讲大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