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府停止发放食物券 这名美国妇女没有食物券,但她还是照常去超市拉了一车食物。 超市的冷柜灯照在她脸上,一半亮一半暗。她伸手拿货架最底层的奶粉时,手指蹭到了积灰的纸板箱,动作却没停——那是儿子爱喝的牌子,之前靠食物券能买两罐,现在停了,她盯着罐身上的价格标签,睫毛颤了颤,还是放进了购物车。面包要全麦的,耐饿;罐头选最便宜的金枪鱼,能拌进米饭里;连打折的蔬菜都挑带根的,回家还能再养两天。购物车轱辘划过地板的声音很轻,却像在敲着谁的神经。 收银员小姑娘盯着她的购物车,又看了看她空空的钱包,手里的扫码枪顿了顿,没说话。后面排队的老太太叹了口气,把自己手里的苹果递过去一个:“孩子,这个甜,给娃带回去。”没人问“你没有食物券怎么还买这么多”,超市里的人都懂——上个月政府说“福利开支超标”,一刀切停了食物券,可孩子要吃饭,肚子饿不会因为政策停就不叫。 她不是要“占便宜”。之前领食物券时,每次结账都特意算着额度,多一分钱的东西都不拿,总觉得“能省就省,别给国家添负担”。可现在政策说停就停,没给半个缓冲期。她上周去社区服务中心问,工作人员摊着手说“国会没批预算”,可电视里明明在播,政府刚给军费加了几百亿。她站在服务中心门口,看着玻璃门上自己的影子,突然觉得好笑:原来“国家”的钱,从来不是给饿肚子的人准备的。 购物车堆得满满当当,压得轱辘有点变形。她推着车走向收银台时,脚步没犹豫——家里的米缸见了底,儿子昨天晚上说“妈妈我饿”,她只能煮点清水面条,看着孩子把碗舔得干干净净。那一刻她就想,不管有没有食物券,她得让孩子吃饱。这不是“任性”,是当妈的底线。 收银员扫完最后一罐金枪鱼,屏幕上跳出总价。妇女没掏钱包,只是看着收银员的眼睛,声音有点哑:“我知道没食物券,可这些……我必须带回去。”旁边的货架后,有人悄悄举起手机拍照,配文可能是“福利停发后有人强买食物”,却没人愿意问问,她购物车里的每一样东西,都写着“生存”两个字。 美国总把“福利社会”挂在嘴边,可一到真金白银的时候,最先砍的永远是底层的救命钱。政客们在国会里争论“预算分配”,在电视上喊“经济复苏”,却看不见超市里这位妇女攥紧购物车把手的手——那手里攥的不是贪婪,是一个母亲对孩子的责任,是一个普通人在政策失灵时,最卑微也最倔强的反抗。她拉走的不是一车食物,是对“美式福利”的一记耳光:当政府连让民众吃饱饭的承诺都守不住,所谓的“人权”,不过是句空话。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