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大一口锅?3500亿芯片订单突然取消,美企损失惨重。外媒:“责任在中国,因为中

官芊芊 2025-10-28 17:37:33

好大一口锅?3500亿芯片订单突然取消,美企损失惨重。外媒:“责任在中国,因为中国不买了?!”比尔盖茨可谓一语成谶!他早就说过:“无论美国采取任何限制措施,都无法阻止中国走上科技强国的位置!”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最近这两个月,美国的几家芯片巨头有点坐不住了。库存堆积、营收暴跌、股价连跌,内部裁员的消息接二连三传出来。而引爆这一切的导火索,居然是——中国不买了。   外媒在报道中一边倒地将责任甩向中国,说是中国“出手太狠”,让美企损失惨重。但细细想想,这口锅,中国真该背吗?   事情要从2024年下半年说起。那时候,美国芯片行业的几大巨头:美光、高通、英特尔、英伟达,都陆续在财报里透露了一个相同的坏消息——来自中国的订单骤减,损失金额累计高达3500亿美元。   对这几家高度依赖中国市场的企业来说,这无异于地震级的打击。美光首当其冲,在财报会上直接承认,中国市场营收几乎被“腰斩”,比上一年下降了45%。   要知道,中国过去可是美光最大的海外客户之一,2023年之前,美光将近一半的收入都来自中国。可谁让他们“自作聪明”呢?早在2023年,美光为了拿到美国《芯片法案》的补贴,主动中断了与中国长江存储长达12亿美元的合作项目。   那笔合作,占了它中国区营收的18%。当时他们信誓旦旦地认为,拿到美国的补贴就能稳住局面,失去中国市场问题不大。可没想到,一年不到,形势反转得如此之快。   2024年,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正在悄然重塑。中国企业趁着美国的出口限制,反而倒逼自己加速自主研发。华为、中芯国际、长鑫存储、紫光展锐等企业,开始在各自领域全面发力。   从手机芯片到汽车芯片,从AI算力到物联网模块,中国制造的芯片,逐渐从“能用”变成了“好用”,甚至“比美的还稳”。   数据显示,到2024年底,中国国产芯片在国内车企中的装机占比,从2022年的12%,提升到了惊人的47%。   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这些新能源车企几乎都在用国产芯片,就连特斯拉的中国工厂,也开始采购一部分国产供应链的产品。这一转变,不仅让中国本土厂商迎来了爆发期,也让美企的市场份额像雪崩一样下滑。   高通的处境尤其尴尬。过去,几乎所有的中国手机厂商都是高通的客户,但随着华为Mate 60的问世,国产芯片“麒麟9000S”以强势性能重回市场,高通在中国市场的份额直接被腰斩。   与此同时,美国政府的出口限制政策又让高通左右为难——手上积压了800万颗芯片,却无法顺利卖给中国客户。这些本来是为中国AI服务器、智能汽车准备的高端芯片,如今只能躺在仓库里吃灰。   英特尔的日子也不好过。它本以为靠着美国政府的“芯片法案”,能重振制造业的雄风。可补贴迟迟不到位,成本却在一路飙升。   原本计划在俄亥俄州新建的晶圆厂项目,不得不宣布延期。高层会议一开再开,最后还是决定裁员上千人以削减成本。   与此同时,它在中国市场的PC和服务器业务份额被国内厂商一点点吞噬。华为的昇腾、海光的处理器、龙芯中科的CPU都在稳步推进,形成完整的替代链条。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曾经被美国打压得最惨的华为,如今反而成了“最强搅局者”。在经历了四年的封锁与断供后,华为不仅活了下来,还凭借自主研发的芯片技术实现了逆袭。   2024年推出的Mate 70系列一上市就引爆市场,成为国产高端机的代表。而华为的自研芯片不仅在手机上用了,还扩展到了汽车、AI计算等多个领域。可以说,美国当初的“围剿计划”,反倒成了推动中国芯片产业进步的“催化剂”。   面对失去中国市场的惨状,美企内部的反应不一。有人指责政府政策太激进,有人呼吁“恢复商业理性”,还有人干脆把锅甩给中国,说是“中国出手太快、太狠”。但事实是,中国企业并没有“封杀”美企,只是顺势而为——在别人把门关上的时候,学会了自己造门。   此时的中国,正在悄然迎来芯片产业的黄金十年。   中芯国际的14纳米产能在2024年实现翻倍,长鑫存储的DDR5芯片开始大规模出货,华为的AI芯片昇腾910B在算力上逼近英伟达A100,甚至在能耗比上更具优势。   过去那些被认为“不可能完成”的目标,如今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   信息来源: 始料未及?!3500亿芯片订单突然取消——台海时刻

0 阅读:115
官芊芊

官芊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