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朋友圈都在刷谢娜回央视的消息。说实话看到这条热搜我愣了三秒脑海里立马闪现出她当年在《快乐大本营》穿着花裙子满场追着何炅跑的画面。这画风转得也太猛了吧! 你可能要问了:一个习惯插科打诨的综艺咖,站在央视演播厅里不会违和吗?去年中秋晚会的收视数据倒是挺有意思:她参与的主会场收视峰值冲到7.1%,比其他分会场高出两个百分点。导播间同事后来偷偷跟我说,谢娜念稿时居然把提词器故障的三十秒空白填成了即兴贯口。 这事儿让我想起前两天刷到的行业白皮书。现在省级卫视跨年晚会平均收视能破2%就算爆款,而央视星光庆典这类活动常年稳在5%-6%的基准线。听说这次选人团队看了二十多个主持人样片,最后拍板时说了句“观众缘这东西装不出来”。 说起来挺魔幻。十年前要是有人说谢娜将来会手持台本站上新闻联播台阶,估计全场都要笑趴。可现在你看彩排现场流出的花絮她穿着定制西装和董卿对流程,手卡上用荧光笔标满了注释。有个细节特别戳我:某个环节需要她用三种方言串联嘉宾,练到后来场务都忍不住跟着学。 其实类似转型早有苗头。去年《春晚进行时》里她就尝试过文化类串场,把非遗技艺讲解得像闺蜜聊网购似的。制作组采访时提到个现象:年轻观众因为她的加盟把节目分享到短视频平台,光“谢娜央视反差萌”这个话题就积累了四亿播放。 当然也有人嘀咕:娱乐化主持风格会不会稀释央视的权威性?不过看舆情监测报表还挺意外25岁以下受众关注度同比上升18%,而传统收视群体波动不到3%。倒是应了传播学老师常念叨的“破圈效应”。 我突然想起个有意思的对比。同样从地方台走进央视的撒贝宁,当年带着《今日说法》的严肃形象入驻综艺时,不也经历过类似的讨论吗?现在回头看,这种跨界反而催生了《经典咏流传》这样的现象级节目。 话说回来,你们发现没有?最近三年央视大型晚会的女主持人阵容正在悄悄变阵。除了李思思、龙洋这些熟面孔,现在张蕾、谢娜这类有过市场历练的主持人开始轮番登场。或许正如制片人王老师在访谈里说的:“主流媒体的破圈不是放下身段,而是张开双臂。” 对了,刚翻资料时看到个冷知识:央视其实早在2016年就开始在元宵晚会试水综艺型主持人,只是当时网络舆论还没形成声量。这么看来,谢娜这次亮相更像是水到渠到渠成的节点。 说到这儿突然好奇如果哪天康辉出现在脱口秀大会当开场嘉宾,你们会觉得惊喜还是惊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