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 欧盟对中国实施最严厉制裁,核心原因是中国对稀土实施出口管制2025年10月中国商务部新规,而非安世半导体供应危机,二者是独立事件,安世半导体危机源于荷兰政府以经济安全为由 先得把这事儿掰扯明白,别稀里糊涂跟着凑热闹。欧盟说要搞最严厉制裁,理由指向咱们的稀土出口管制,可又特意把安世半导体的事儿摘出去,强调两者没关系——这种“划清界限”的说法,仔细琢磨就有点意思了。稀土这东西,不是普通的矿产,咱们手里握着全球大半的产能,从手机芯片到新能源汽车,再到航天航空设备,几乎所有高精尖产业都离不开它。之前咱们出台出口管制新规,明眼人都知道是为了守住战略资源的主动权,避免关键领域被“卡脖子”,可到了欧盟这儿,怎么就成了制裁的由头? 再说说安世半导体那档子事,荷兰政府拿“经济安全”当理由搅局,这套路其实不新鲜。这些年,西方国家动不动就拿“安全”说事,今天限制这个技术出口,明天干预那个企业合作,本质上都是怕自己在产业链里的主导地位被撼动。安世半导体在汽车半导体领域占着不小的份额,荷兰这么一闹,全球汽车产业都得跟着受影响。可欧盟偏偏要把这事儿和稀土管制分开说,与其说是厘清事实,不如说是想把矛头单独对准咱们的稀土政策,毕竟稀土才是他们真正“馋”又“怕”的东西。 有人可能会问,欧盟这么硬气,就不怕反过来被稀土“卡脖子”吗?其实他们心里比谁都清楚,短期内想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根本不现实。这些年他们也喊着要建自己的稀土产业链,可从勘探、开采到提纯加工,哪一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没个十年八年根本成不了气候。现在跳出来搞制裁,更像是一种“施压”的姿态,想逼着咱们放宽稀土管制,好继续用低成本拿资源,维持他们的产业优势。 可咱们也不是软柿子,稀土出口管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布局。这些年在国际贸易里,咱们吃过不少“卡脖子”的亏,从芯片到高端机床,被别人拿捏的滋味不好受。现在守住稀土这个“王牌”,就是为了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中掌握更多话语权,让那些动不动就搞技术封锁、贸易制裁的国家,也尝尝“资源依赖”的滋味。 说到底,欧盟这次的制裁 announcement,更像是一场“政治秀”。一边想保住自己在高端产业的利益,一边又不想承认对中国资源的依赖,只能拿“制裁”当幌子。可真要论起实际影响,欧盟的企业恐怕比咱们更慌——没有足够的稀土,他们的新能源汽车、半导体工厂怎么运转?到最后,说不定制裁的板子没打在咱们身上,先砸了自己的脚。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