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俄罗斯专家一语中的:“不论是伊朗还是俄罗斯,都存在一个错觉,那就是只要他们躺

史鉴奇谈 2025-10-28 15:39:59

一位俄罗斯专家一语中的:“不论是伊朗还是俄罗斯,都存在一个错觉,那就是只要他们躺下,欧美就会去打中国,而中国需要他们,无论他们做什么,中国都应该出钱,出力!”   美国国内通胀反复横跳,国债规模突破33万亿美元,两党为拨款法案闹得国会停摆。欧盟更惨,能源危机后遗症还没好,经济增速在2024年掉到0.6%,连德国这样的引擎都陷入技术性衰退。   他们连聚焦一个战略方向都费劲,哪来的资源同时对中俄两个核大国动手?俄乌冲突里,欧美给乌克兰的援助都要拆东墙补西墙,美国国会去年还卡了半年的援助法案,这种状态下“转头打中国”纯属空想。   再说中国的战略逻辑,从来不是“需要谁就无条件付出”。中国搞的是互利共赢的合作,不是单方面的“扶贫”。   以中俄合作为例,2024年两国贸易额突破2500亿美元,可这都是实打实的商品互换。俄罗斯给中国输油气,中国给俄罗斯供汽车、家电和基建设备,双方进出口基本平衡,不存在谁“求着谁”的情况。   去年俄罗斯想让中国加大对其远东能源项目的投资,中国企业先是做了半年的风险评估,最终只敲定了符合自身能源需求的两个液化天然气项目,不是对方开口就答应。   伊朗那边更明显,中国跟伊朗的合作始终踩在国际法红线内。   中伊25年合作协议里,中国投资的是港口、铁路这些民生基建,换来的是稳定的石油供应,而且交易全程用人民币结算,既规避了美元制裁,也保障了双方利益。   去年伊朗曾希望中国直接介入其核问题谈判,中国明确表示坚持多边主义框架,不会替伊朗“背书”,这种分寸感很能说明问题。   这种错觉还忽略了中国“不结盟”的外交底色。中国从来没搞过军事集团,跟俄伊的关系是“战略协作伙伴”,不是“军事盟友”。   这意味着中国不会像北约那样搞“集体防御”,更不会为了某国的利益牺牲自身发展大局。2023年俄罗斯在联合国涉乌决议上投反对票时,中国选择弃权,就是不想被绑进地缘冲突的漩涡。   反观俄伊要是真“躺下”,受损最大的其实是他们自己。俄罗斯依赖能源出口,中国是其最大石油买家,可如果俄罗斯放弃发展本土工业,只靠卖资源换中国商品,长期下来只会沦为原材料供应国。   伊朗更清楚,要是失去中国这个稳定的投资伙伴和贸易对象,其受制裁的经济很难找到新的突破口。去年伊朗石油出口量里,中国占了60%以上,这种依存度下“耍性子”毫无意义。   欧美也没兴趣按他们设想的剧本走。美国对中国的竞争是系统性的,从科技、贸易到地缘,早就全面展开,不会因为俄伊“躺下”就改变战略优先级。   欧盟去年跟中国的贸易额依然保持在8500亿美元左右,德国汽车巨头大众、宝马还在加大对华电动车投资,他们不可能为了对付中国就放弃巨大的市场利益。   中国这几年的发展轨迹更说明问题,我们一直在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   新能源领域,中国光伏组件产量占全球80%,电动车销量占全球60%;科技方面,5G专利数量全球第一,芯片制造也在逐步突破。这种实力增长靠的是自身努力,不是靠“拉拢盟友”。   俄伊要是真抱着“中国必须出钱出力”的想法,只会错失合作机遇。去年俄罗斯想让中国购买更多其农产品,可因为俄方检疫标准不达标,中国海关暂时停止了部分肉类进口,这就是规矩,不会因“关系好”就破例。   伊朗之前希望中国投资其石化项目,中国企业要求必须采用环保技术,伊朗方面调整方案后才达成协议。这些细节都说明,中国的合作从来是“按规矩来”,不是“看面子来”。   当今世界早不是冷战时期的阵营对抗了,各国都在算自己的“利益账”。   俄伊要是能看清这一点,就该明白跟中国合作的核心是“互相成就”,而不是“单方面索取”。中国需要稳定的能源供应和合作伙伴,俄伊需要中国的市场和投资,这种平等的供需关系才是合作的基石。   那种“躺下让欧美打中国,自己坐收渔利”的想法,既高估了欧美的能力,也低估了中国的战略定力,最终只会让自己陷入被动。毕竟在国际舞台上,没有谁是天生的“被拯救者”,只有互利共赢才能走得长远。

0 阅读:93

猜你喜欢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