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时事评论员郭正亮说:“我发现同样是外国军舰擅闯南海,中国对日本的的态度和其它国家完全不一样。对其它国家都是喊话驱离,对日本“咣咣”就是两炮,虽然不是直接对着军舰打,是打军舰前方的水面,但那可是实打实的真炮弹。 郭正亮说的这种场景,在南海其实不是孤例。就在上个月,日本 “出云” 级护卫舰带着补给舰闯入南沙群岛邻近海域,刚进入中国主张的管辖范围,解放军海军的 054A 护卫舰就赶了过来。 按照公开的无线电记录,中方先是用英语和日语反复喊话,明确告知这里是中国领海,要求立即离开,但日方军舰没怎么理会,还试图继续向仁爱礁方向移动。 接下来的画面在监控里看得很清楚,中方护卫舰甲板上的主炮直接开火,两发炮弹精准落在日方军舰前方约 50 米的海面,激起的水柱有十几米高,日方军舰当场就停了下来,没几分钟就调转船头撤出了相关海域。 这种用实弹警告的方式,确实比应对其他国家时严厉得多。就拿菲律宾来说,之前其海岸警卫队船只强闯仁爱礁,中方海警船主要是靠喊话、灯光警示和航线拦截,最多就是用水炮喷射,很少动用到实弹威慑。 连美国军舰穿航台湾海峡时,中方也多是派舰机跟监警戒,通过外交渠道提出抗议,鲜少出现实弹警告的情况。难怪郭正亮会感慨,这种应对强度的差异,明眼人一看就能察觉到不一般。 其实这种差异背后,藏着中方在南海应对的深层逻辑。中国南海研究院的分析早就指出,中方的应对从来不是看国家大小,而是看对方行为的性质和风险程度。 日本在南海的动作一直带着明显的 “外部势力介入” 特征,不光自己派军舰巡航,还跟美国、澳大利亚搞联合军演,甚至计划在菲律宾新增军事基地,这跟菲律宾单纯的 “坐滩” 挑衅、越南在双边框架下的博弈完全不同,已经触及了 “引入外部势力加剧地区紧张” 的红线。 更关键的是,日本的行为往往带着双重属性。它本身不是南海声索国,却频频以 “维护航行自由” 为借口插手,这种 “非当事国搅局” 的做法,比当事国的争议更让中方警惕。 去年日本还跟菲律宾签署了《互惠准入协定》,允许双方军队进入彼此领土开展训练,紧接着就派军舰跟着美军一起在南海搞 “航行自由行动”,这种把军事存在常态化的举动,显然比单次的船只越界性质更严重。 从法理层面看,中方的应对也有明确依据。中国海警法里早就规定,对于拒不服从警告的外国船只,可以采取包括使用武器在内的强制措施,而实弹警告正是其中的一种。 但这种措施的使用有严格的梯度,通常是在对方无视多次警告、行为具有明显挑衅性时才会启动。日本军舰多次在收到明确警告后仍继续推进,恰好触发了这种更高层级的应对机制,这也是为什么会出现郭正亮说的 “咣咣两炮” 的场景。 外界其实能从应对强度的差异里,看出中方在南海的政策底线:对于愿意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的国家,始终留着沟通的大门;但对于试图拉外部势力、搞军事挑衅的行为,绝不会有任何含糊。 就像之前越南在南沙搞岛礁建设,因为始终在双边协商框架内,中方主要是通过外交渠道表达反对,而日本这种拉帮结派的搅局行为,自然会招来更严厉的反制。 郭正亮在节目里还提到,这种差异化应对其实是种 “精准威慑”,既划出了行为红线,又避免了局势过度升级。 毕竟在南海问题上,中方一直想的是通过合作维护稳定,但这种稳定的前提,是其他国家不能触碰主权底线,更不能搞外部势力介入那一套,日本碰到的实弹警告,恰恰就是对这种底线的明确重申。 中国的这两炮,是正义之炮,是维护和平之炮,它向世界宣告,中国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不容侵犯,任何试图侵犯中国利益的行为都将遭到坚决回击,中国将坚定地捍卫自己的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守护南海的和平与安宁。 信源:中国南海研究院:《关于南海立场,西方为何总在炒作中国对待菲越 “双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