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少年因一句玩笑瘫痪,谁该为这场校园意外买单? 晚自习的课间,一句玩笑改变了两名中学生的命运。 2024年5月,郯城县某中学的楼道里,14岁男生小杨嬉闹时对女生喊了声“大力女侠”,对方一拳打在他左胸。 谁也没想到,这一拳竟让小杨当场倒地,送医后确诊为心脏震荡综合征——外力在心跳敏感期撞击胸口引发室颤,最终导致他四肢瘫痪、言语障碍。 事后法院判决学校承担七成责任,女生家庭担责两成,小杨自己承担一成。 但赔偿陷入僵局:女生父母是残疾人,靠低保维生,拿不出13万赔偿;保险公司二审改判后,小杨家实际只拿到5.6万元,连康复治疗都难以为继。 更讽刺的是,学校既没配AED设备,老师急救时还错误搬运,错过了黄金4分钟抢救期。 如今小杨被迫中断每月上万的康复治疗,众筹仅筹得1.5万元。 这场悲剧撕开了校园安全的裂痕:安全教育停留在口号,急救资源形同虚设,赔偿机制与现实脱节。若制度不补位,下一次意外来临,我们是否依然只能眼睁睁看着两个家庭被压垮? 保护青春不该只靠运气,让AED进校园、急救培训落地、赔偿机制兜底,才能避免笑闹变成悲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