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取消进口巴西大豆,转购阿根廷大豆,主要是巴西自己作的。巴西谷物出口商协会本预计全年对中国出口达1.1亿吨,卖家就飘了。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巴西豆价比美国贵66.1美元-吨。南美收获季快结束,他们卖了四分之三库存还捂着货,想等中美贸易摩擦炒高价格。 说起大豆这事儿,得从巴西那边说起。巴西作为全球头号大豆出口国,本来对中国市场依赖得紧,今年前几个月出口量就稳稳占了七成多份额。巴西全国谷物出口商协会也就是ANEC,早早放话全年对华出口能冲到1.1亿吨,创下新高。这数字一出,巴西粮商们底气十足,觉得中国买家离不开自家货源。结果呢,南美收获季眼瞅着收尾,他们卖掉四分之三库存后就开始捂着剩下的货不放手。为什么?就指望中美贸易摩擦能继续搅和,把价格再往上顶一顶。谁知这步棋走得太飘,彻底把自己坑了。 巴西粮商这操作,说白了就是典型的坐地起价。收获季快结束时,巴西大豆港口报价直接拉高,比美国同类产品贵出66.1美元每吨。这数据出自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点明巴西Paranaguá港的豆价飙到每吨396.60美元,而美国墨西哥湾的才330.50美元。 溢价这么大,巴西卖家还想借着中美贸易战的东风多赚一笔。贸易摩擦下,中国本来就对美国大豆加了关税,转头加大巴西采购,结果巴西不满足现状,非要趁热打铁抬价。ANEC的预测本来是基于中国需求强劲做出来的,可他们没想到,买家也不是傻子,不会无底线接盘。 中国进口大豆一年上亿吨,主要用来榨油做饲料,压根儿经不起这种价格波动。巴西报价一涨,中国采购团队直接按下暂停键,12月和明年1月的合同全停了。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中国从巴西拿了7300多万吨大豆,占比71.6%,美国只剩20%出头。 巴西这么一抬价,等于是自己堵了自家路。中国买家不惯着这毛病,转身就把目光投向其他南美供应商。阿根廷这时候正好赶上趟儿,9月22日政府突然宣布临时取消谷物出口预扣税,大豆出口税率直降到0%,一直持续到10月底或出口额达70亿美元为止。 这政策一出,阿根廷大豆瞬间竞争力爆棚,价格比美国低100到150美元每吨,中国买家哪有不抢的道理。 反应速度快得惊人,9月底短短两天,中国就敲定20船阿根廷大豆,总量约130万吨。其中大部分11月装运,20%留到明年4月阿根廷新季收获后。 阿根廷大豆出口税本是26%,副产品如豆粕和豆油是24.5%,一降到底,外汇收入立马见效。中国大豆产业协会消息也证实,这批货主要补第四季度库存,本来是美国货的主场,现在全让位了。巴西那边呢,200万吨大豆直接积压港口,仓储费蹭蹭上涨,粮商们肠子都悔青了。ANEC的1.1亿吨预测,现在看来得大打折扣,10月出口预期虽上调到734万吨,但整体势头明显弱了。 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得掂量掂量,市场不是慈善堂,价格敏感度高着呢。中国进口多元化早几年就提上日程,巴西占大头没错,但阿根廷、美国甚至俄罗斯乌克兰玉米都能顶上。巴西抬价这手,表面看是赌中美摩擦升级,实际忽略了中国买家的灵活性。贸易战打到现在,巴西本该是最大赢家,转嫁美国份额,可贪心不足蛇吞象,结果让阿根廷捡了便宜。阿根廷总统米莱上台后就推经济自由化,这税改就是一环,旨在拉外汇稳比索。短期看,中国订单帮阿根廷出口创纪录,长远说,也提醒巴西得学着点,别总想着单方面涨价。 回头瞧瞧整个链条,巴西大豆产量今年预计1.7亿吨以上,远超美国的1.2亿吨,本该稳坐头把交椅。 可惜,出口商过度依赖中国市场,忽略了全球竞争。FT报道里提的溢价,本是2018年贸易战高峰的翻版,那时候巴西也这么干过,结果中国转向阿根廷采购,巴西库存一度烂在手里。今年重演,巴西粮商的教训更大。ANEC数据还显示,10月巴西大豆出口712万吨,比去年同期多270万吨,但11-12月800万吨计划,现在不确定因素堆积。 中国买家这波操作,不仅稳了自家供应链,还给巴西敲了警钟:合作得互利,别总想独吞蛋糕。 再说阿根廷这头,税改后大豆、玉米、小麦全线受益。全球豆市本就承压,美国中西部粮仓爆满,中国又不买,价格低迷。阿根廷零关税一出,直接搅局,美豆出口雪上加霜。美国议员都急眼了,直呼被“背刺”。 中国追加订单后,阿根廷潘帕斯平原的农场主们忙活起来,新季播种面积估计得扩。相比巴西的热带气候,阿根廷产量虽低点,但品质稳定,加工副产品出口也强。这次130万吨订单,相当于阿根廷去年对中国出口的半年量,外汇进账至少几十亿美元。 巴西呢,现在得赶紧调整。ANEC已经在修正预测,强调地缘风险。粮商们转向欧盟和印度市场,但中国份额掉得快,短期难补。仓储成本、港口拥堵,这些问题堆一块儿,巴西农业部估计得出面协调。长远看,巴西大豆仍是中国主力,占进口八成不是吹的,但这次事件暴露了定价机制的短板。买家有选择,卖家得尊重市场规律。贸易摩擦这把火,烧着烧着就把巴西自己烫了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