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国外交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德外长瓦德富尔将推迟访华行程。由此带来的连锁反应是,德国总理莫茨任内的首次访华日程也正式宣布告吹。面对媒体,德国外交部给出的理由堪称甩锅,理由竟然是中方没有安排足够多的会谈。 德国这出外交闹剧,根本掩盖不住其内部的巨大裂痕。执政联盟里的社民党议员阿赫梅托维奇直接戳破窗户纸,批评外长此举发出“不良信号”,他毫不客气地指出,全球局势如此紧张,此刻最需要的就是与中国保持直接对话。 瓦德富尔来自总理默茨所在的基民盟,他把行程取消归咎于“未能在中国安排足够多的会谈”。真实情况却是,中国政府只确认了与他直接对口的外长王毅的会晤。这哪里是中方不配合,分明是德方带着不合时宜的傲慢前来讨价还价。 这位外长行前放话要就稀土与半导体等出口管制问题向中方施压。他似乎忘了,2025年前8个月中国已重新超越美国,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高达1634亿欧元,德国汽车、电子行业哪一样离得开中国的供应链? 欧盟现在尝到稀土管制苦头了。中国近期升级稀土出口管制后,欧洲汽车企业、芯片企业全都慌了神。欧盟委员会贸易委员谢夫乔维奇嘴上说中国措施“不合理且有害”,却也不得不承认欧盟无意升级事态。德国外长偏偏选这时候来谈稀土,岂不是自讨没趣? 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欧盟刚刚在第19轮对俄制裁中把12家中企列入名单。一边制裁中国企业,一边指望中国在稀土问题上让步,这种思维简直错得离谱。中国商务部已明确表示将采取必要措施,坚决维护中国企业合法权益。 德国企业界用脚投票表达了不满。原定随瓦德富尔访华的德国工业界代表团集体缺席,这记不信任票甩得响亮。英国《金融时报》毫不留情地评价,这是“默茨政府的超级外交灾难”。 德国经济已停滞三年,美国加征关税严重打击德国对美出口。此刻失去中国市场,德国制造业恐怕要雪上加霜。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孙恪勤说得明白:“如果中德经贸再受冲击,德国制造业将难以承受”。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崔洪建点破真相,瓦德富尔推迟访华“更多反映的是德国内部政治矛盾,而非中德关系的整体方向”。默茨政府仍在政策调整期,对华立场摇摆不定,这次外交失误彻底暴露了其内部混乱。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的回应展现了大国气度,强调中德要“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赢”。中方始终敞开对话大门,但绝不会在核心利益上妥协。德方若真心想谈,就得放下身段,带着诚意而来。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