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赞]10月24日,广东深圳,一家长用洗衣机给儿子洗衣服时,特地加了1瓶盖的消毒液杀菌,结果衣服上残留的消毒液,将6岁儿子的皮肤严重腐蚀,一开始只是感觉瘙痒,几天后就开始大面积蜕皮!医生:一个月后可能才会好转。 (信源:AHTV第一时间——六岁孩子穿着用消毒液洗的衣服后,皮肤受损,医生:症状或将持续一个月。) 10月24日,广东深圳一位家长的懊悔哭诉引发全网关注。为了给6岁儿子的衣物“深度杀菌”,她在专用洗衣机中除了常规洗衣液,额外添加了一整瓶盖衣物消毒液,未曾想残留的化学成分竟让孩子皮肤严重受损。 从初期瘙痒到泛红变黑,最终发展为大面积蜕皮,医生明确告知至少需要一个月才能逐步恢复,这场“爱之深”酿成的“害之切”,给无数家长敲响了警钟。 事件的发生源于家长对孩子健康的过度担忧。这位母亲特意为儿子准备了单独的儿童洗衣机,此前也曾使用过其他品牌的消毒液,从未出现异常,因此此次更换品牌后并未仔细研读说明书,想当然地按照以往习惯添加了一整瓶盖。 衣物洗涤完毕后,她并未额外增加漂洗次数,便直接将衣物晾晒。孩子穿上衣服的当天,就频频喊着皮肤痒,但家长起初以为只是普通蚊虫叮咬,并未在意。 直到两天后,孩子身上的红斑开始蔓延,皮肤变得粗糙发黑,甚至出现片状蜕皮,轻轻一碰就会脱落,家长才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紧急带孩子前往医院就诊。经过皮肤检测,医生确诊孩子患上了严重的接触性皮炎,罪魁祸首正是衣物纤维中残留的高浓度消毒液成分。 消息一经曝光,迅速在社交平台掀起讨论热潮。网友们的观点呈现出鲜明的分化与共鸣,“心疼孩子”的声音占据主流,有网友留言“看着孩子蜕皮的样子太揪心了,家长好心办了坏事”。 不少有类似经历的家长分享了惨痛教训:“之前给宝宝用消毒液洗衣,孩子也出现过红疹,停用以后果然好转”。 争议焦点集中在责任划分与使用规范上,部分网友认为家长存在操作失误:“消毒液不是越多越好,必须按比例稀释,儿童衣物还要多漂洗”。 也有网友支持家长维权:“商家应该在包装上醒目标注儿童使用警示,不能只写在说明书小字里”;还有网友直指过度消毒的误区:“现在家长太焦虑了,总想着无菌环境,反而破坏了孩子的天然抵抗力”。 专业医生网友则科普道:“日常衣物用清水 + 阳光晾晒就能达到清洁效果,除非特殊情况,无需额外添加消毒液”。 事实上,深圳这起悲剧并非个例,近期多地已接连发生类似事件。杭州一对母子因长期在洗衣时添加含苯扎氯铵的消毒液,双双患上接触性皮炎,全身布满红斑蜕皮,求医数月才查明病因。 河北肃宁一名幼儿园老师曾误将消毒液当作碘伏涂抹在孩子伤口上,导致面部灼伤,最终幼儿园赔偿 1.7 万余元。这些案例共同指向一个严峻的现实:消毒液使用不当已成为儿童皮肤损伤的重要诱因,而背后是家长对消毒知识的匮乏与过度防护的焦虑。 目前,涉事家长已与商家取得联系,双方就赔偿事宜仍在协商中,孩子的治疗仍在进行中。这场因一瓶盖消毒液引发的风波,不仅给一个家庭带来了痛苦,更给全社会敲响了警钟。消毒本是为了守护健康,但若缺乏科学认知与规范操作,反而会变成伤害的源头。 希望这起事件能推动家长群体树立科学的防护观念,也促使商家完善产品警示与说明,相关部门加强科普宣传与市场监管。 毕竟,对孩子的保护,从来不是追求绝对无菌的“真空环境”,而是建立在科学认知基础上的适度防护,让每一份关爱都能真正守护孩子的健康成长,而非酿成无法挽回的伤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