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慢牛的基础更牢靠了
四中全会结束后,很多人在解读。大家之所以这么关注,主要原因是想看看从中能找到什么可以炒作的线索。但我并不认同这种做法。十五五计划是一个长期计划,股市短期炒作只不过是各路资金想通过博弈从韭菜兜里掏钱而已。作为投资者来说,我们更应该关注这次会议对股市的长期影响。我看到的是,股市的慢牛基础更加牢靠了。我跟大家分享一些我认为的关键信息。
一、管理层更加自信四中全会对“十五五”期间的发展环境是这样判断的:
我国发展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对比2022年二十大的表述是: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虽然整体上依然认为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但删除了“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这俨然表明管理层对应对未来更有信心了。信心从何而来?那就是我们已经做好了各种准备,对很多不确定的风险都有了预案。比如,本轮贸易战的应对就是最直接的证明。无论特朗普出什么招,我们很快就能予以反击,而全打在对方的三寸之处。反而是很多国人对国家实力的认知还停留在十几年前。之所以能如此自信,是因为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和准备,量变已经发生了质变!
二、金融0次我看到很多人把四中全会和三中全会所提及的关键词次数进行了对比。
上次会议提及了3次“金融”,本次则是0次。于是很多人就在瞎解读,说股市要吃面了。国家不重视。
这就是胡说八道。上次提到金融主要是两个方面:金融制度改革和防风险。这次没提,说明完成度比较好。 大家想想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当央行不断提起防范风险时,你还指望股市能走牛?监管趋严是牛市的死敌!!!防风险往往都是因为存在泡沫,需要收紧货币政策化解泡沫。这次没有提,说明国家层面认为大的金融风险已经化解了。那么,接下来,金融机构就要开始干活了。
这是经济复苏的必要条件。这对于股市来说也是利好,包括基本面和资金面。还要注意的是,国内金融制度的改革应该也初步完成了。未来,美国对国内金融系统的影响将越来越小。就比如,最近一年,外资根本就没有话语权。连港股的定价权也被内资抢夺了很多回来。这些大棋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随着人民币国际化深入,股市还会向各个国家开放。
三、长期主义,慢即是快咱们国家非常注重长期规划。
我们很早就意识到未来会受到美国的各种刁难和打压,所以早早就在埋头做好自己的事,高筑墙缓称王。比如:我们用十多年的时间把稀土打造成王牌。将制造业发展成全球都离不开的中心。培训了大量的科技人才。构建产业链集群。军事实力达到全球顶级水平等等。本次贸易战,美国是一点便宜都没占到,反而拿我们一点办法都没有。现在我们开始反制,美国反而慌得一批了。如果我们听取那些所谓的专家的建议,不断的放水搞短期刺激,现在能这么硬气吗?反观美国,奥巴马时期就声称要发展稀土,然而,结果呢?很多人对经济的体感不好,这也是很正常的。在经济转型期,注定有很多人跟不上国家发展速度。不同的行业和不同的人之间就会出现严重的分化。这并非是国家做得不好,而是转型的必然结果。换谁来执政都不可避免。但扪心自问,是不是绝大多数人的生活都越来越好了?
感觉不好和真的不好不是一回事。感觉很不靠谱,比如,股市连跌一周,大部分人立刻就会情绪悲观。而稍微涨一涨就感觉自己是股神,牛逼得不行了。国家有长期规划,加上去年对股市开始了彻底的改革,未来的大方向一定不会差。很多人看到没有大型刺激政策就失望。我则很开心看到国家一如既往的在坚持长期主义。过去三年多,中美博弈,我们处于防守方。美国不断加息,国内为了化解风险不断降息,这就使得资金外流,制约了股市和实体经济。长期计划下,攻守易型,一切都会逆转。四、投资于人通稿中,内需这一段有一个新提法: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
其实今年两会就已经提到了: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支持扩大就业、促进居民增收减负、加强消费激励,形成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怎么理解投资于人呢? 过去几十年,我们国家的高增长是基于资源型增长。现在我们将过渡到效率型增长。两者的区别如下:资源型增长:强调投资和出口增长;商业银行是融资主力;看重外资的作用(技术转移);以人口红利发展制造业;大搞基建和房地产。效率型增长:强调科技和消费驱动;资本市场是融资主力;外资的作用降低;人口红利削弱,制造业需要升级;基建和房地产的边际效用递减。
2016年,(地方债+城投债)/GDP的比例为91%,到2023年已攀升至213%。这意味着,在2016年每创造100元GDP,仅需借贷91元,而到2023年则需借贷213元,如果把隐性债加上,还会更高。因此,原来的投资模式已经走到尽头了。 所以用社融,投资等数据来判断中国经济已经不那么有效了。资源型增长就是投资于物驱动。 效率型增长则需要投资于人。无论是科技还是消费,人的主观能动性更重要,而不是砸钱就能解决问题的。很显然,投资于人是慢工程,不是放个水就能实现的。未来,国家会有很多有利于民生福利的政策,提高全民的福祉和素质。
这才是提振内需的根本解。需要注意的是,治本往往是缓慢的。所以不要指望消费一下子就V型复苏了。更需要注意的是,随着人们的素质提高,需求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未来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是很难预测的。这就使得消费行业将更难投资。如果再叠加科技对消费行业的改造,会发生很多化学反应。
四、资本市场的重要性凸显本次会议在排序上,先提及现代化产业体系和科技自立自强。
要做到这两点就跟过去发展房地产的模式完全不一样。从金融这一块来说,房地产与银行是绑定的,以间接融资为主。但发展科技和产业升级则更依赖直接融资。股权融资会更加普遍!因此,资本市场的重要性会更加凸显。那么股市的估值中枢就不会像以前那么低了。国家会想办法维持住慢牛的趋势。不过慢牛可并不意味着不跌。慢牛更考验人的耐心。很多人是经不住软磨硬泡的。更要注意的是,一旦指数开启慢牛行情,以前那种炒小炒差的风气会慢慢消失。不要忽视管理层改革的决心。游戏规则改变后,玩法也会变。游戏规则改变有一个缓冲期。我们当下正处在这个缓冲期中。今年股票普遍是上涨的,但指数在创新高,很多人的账户却在缩水。五、总结坚持长期主义很难!我相信每个人都深有感受。
比如,有几个人能坚持学习,锻炼,保持良好生活习惯等等?又有几个人见到短期利益的时候敢于为了长期利益而放弃呢?看看股市就知道了。大家都是短频快的在里面玩,贪心的想赚每一个波段,并试图躲避每一个下跌。而真正赚钱的人,往往是大多数时间持股不动的人。我很高兴看到国家在长期主义上坚定不移的在坚持。有些事,刚开始做的时候,看不到效果,甚至可能还会经历很多磨难。但只要方向正确,最终的结果都不会差。一旦坚持到临界点,情况将变得完全不一样。咱们现在很可能就迈过临界点了。那么A股的表现形式也将发生巨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