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如此! 美国正式宣布! 美国又要加税了,这次是对东方大国的卡车和零部件加征25%关税,理由依旧是“国家安全”。 而在2024年,东方大国对美汽车零部件出口额预计将达到900多亿美元。 如果真的实施反制,那对美国汽车业将是巨大的压力。 直到现在,美国的车企对于上一次加征关税仍然心有余悸。 美国屡次以“国家安全”为由加征关税,实则是试图以行政手段打破全球化形成的高效供应链格局,强行推动制造业回流。 但汽车供应链的形成是市场对低成本、高效率追求的结果,这种违背经济规律的干预,最终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反而暴露了其贸易保护的真实意图。 2018年,美国宣布对东方大国的汽车和零部件加征25%关税,美国的三大车企通用、福特和Stellantis(原FCA)当时反应非常强烈,三家车企联合向特朗普当局喊停,理由是担心关税会导致供应链中断、成本上升,从而影响美国产量和销量。 彼时的美国消费者似乎还没意识到自己已经被“割韭菜”了,当时145%的高关税已经让每个美国家庭年均多支出2400美元。在三大车企的游说下,特朗普当局同意推迟关税的实施。 眼见这次又是Stellantis率先表示希望减免关税,以降低成本、降低车价、刺激消费,但通用和福特却依旧联合反对,理由是豁免关税会导致竞争不公。 如果东方大国真的对美国汽车关税实施反制,那时间点就非常重要了。这个时间点最好是在美国的车企因为担心关税而集体叫停新车发布会的时候。 这个时间点能震慑所有投机者,能让所有人看到东方大国市场多元化的底气。 美国拿“国家安全”说事儿加征汽车关税,其实就是想靠政策把供应链往回拽。但现在汽车零件早就是全球凑齐的,哪是说改就能改的。 最后成本还得自己扛,车企成本涨了,车价就高,普通家庭买车更费劲。连美国车企自己都吵起来了,有的求豁免有的反对,说白了就是离不开进口零件。 政策还来回变,今天豁免明天加税,不管是企业还是市场都没底,这比关税本身更伤信心。 总之,美国加征汽车关税,消费者、车企均受影响,也暴露全球供应链难割裂,其政策反复还伤了市场信心,得不偿失。 读者们,你们觉得呢?有不同看法可在评论区聊一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