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刚把中资芯片厂强制接管,中国反手就把仓库大门上锁——安世半导体惠州、上海两大

烟雨评社 2025-10-26 14:52:04

欧洲刚把中资芯片厂强制接管,中国反手就把仓库大门上锁——安世半导体惠州、上海两大基地里价值数亿美元的晶圆、封装件,如今一箱也飞不出保税区。荷兰正连夜跟中方部委商量豁免。 谁能想到,一家在荷兰本地经营得好好的中资企业,突然就成了“国家安全”的风险对象。更没想到的是,仅仅两天后,我国出手了,一个出口管制,一下子掐住了对方的命门。 事情得从欧洲的接管动作说起。作为闻泰科技旗下的全资子公司,安世半导体的总部虽然在荷兰,但核心产能其实大多扎根在中国。 今年 9 月底,荷兰经济事务与气候政策部突然发布部长令,要求安世半导体旗下 30 个主体在一年内不能对资产、知识产权和人员做任何调整,相当于直接剥夺了中资的经营主导权。 要知道,安世半导体可不是普通企业,它的分立器件全球市场份额占比 9.4%,每辆新能源汽车里差不多有 600 颗它的产品,欧洲汽车业对它的依赖度相当高。 欧洲这边刚动手,中国的反制就来了。10 月 4 日,相关部门直接对安世半导体实施出口管制,惠州和上海基地的仓库瞬间上锁。 这两个基地可不是摆设,安世半导体 70% 的最终产品出货都靠中国的封装测试场支撑,东莞那个 8 万平方米的厂区更是核心枢纽,现在这些地方生产的晶圆和封装件全被卡在保税区,根本没法运到欧洲组装。 有行业内的人算过,光是滞留的这批货就值好几亿美元,而且断供一天,欧洲汽车厂商的生产线就得跟着停摆。 荷兰之所以急着找中方商量豁免,根源就在产能卡脖子上。安世半导体虽然在德国汉堡和英国曼彻斯特有晶圆厂,但封装测试这种关键环节高度依赖中国基地,海外分厂的产能连缺口的三分之一都补不上。 更要命的是,安世半导体服务的都是苹果、特斯拉这种大客户,还有德国英飞凌、荷兰恩智浦这些欧洲本土芯片巨头,断供不仅影响终端产品,还会波及整个产业链的协同。之前欧洲三大芯片商的 CEO 就集体抱怨过,供应链分裂会让成本飙升,现在这话直接变成了现实。 其实这场博弈早有苗头。安世半导体本来是荷兰恩智浦的部门,2019 年闻泰科技花了近 268 亿元收购,这也是当时大陆半导体行业最大的跨境收购案。 这几年欧洲对中资的审查越来越严,之前安世收购荷兰初创公司 Nowi 就被审查,英国更是要求它剥离当地晶圆厂股权,只是这次荷兰的接管动作来得格外突然。 中方的反制也并非临时起意,10 月初商务部刚发布了稀土物项出口管制公告,明确对半导体相关材料实施许可管理,这次对安世的管控算是精准衔接的举措。 现在欧洲汽车业已经感受到了压力。德国大众、宝马的新能源车型生产线都出现了零部件短缺,有车企高管公开表示,要是断供超过两周,部分工厂就得停产。 安世半导体母公司闻泰科技也发了公告,确认中国生产线的出口已经暂停,同时提到临港的 12 英寸晶圆厂正在扩产,未来产能会超过海外工厂,显然是做了长期准备。 荷兰代表团连夜磋商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豁免的条件上。中方提出需要明确恢复中资对安世半导体的经营主导权,同时保障中国技术和产能的合理使用。毕竟从数据看,中国市场贡献了安世 48% 的营收,欧洲既想保住供应链,又想限制中资,这种矛盾的诉求很难平衡。 这场围绕芯片厂的博弈,本质上是全球产业链深度绑定下的必然碰撞。没有哪个国家能脱离别人独立发展芯片产业,这是欧洲三大芯片商早就点出的事实。 现在仓库的锁还没打开,荷兰的磋商还在继续,但有一点已经很明确:供应链的稳定从来不是单方面的,任何强硬举动最终都可能反噬自身。 荷兰现在骑虎难下。抢了安世,得罪了中国,还惹怒了欧洲车企。如果中方真的断了稀土和氟石供应,ASML停产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板上钉钉的事。到那时候,荷兰经济怎么办?那些靠ASML吃饭的上下游企业怎么办? 信源:观察者

0 阅读:60

猜你喜欢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