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3年,李勣(j)同唐太宗喝酒,醉得不省人事,等他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身上居然

司马槑谈过去 2025-10-26 14:39:48

643年,李勣(j)同唐太宗喝酒,醉得不省人事,等他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身上居然盖着龙袍,顿时吓得大惊失色。之后,李勣就被莫名其妙地贬到了荒凉的叠州。 李勣是谁?他原名徐世勣,外号“徐茂公”,就是《隋唐演义》里那个神机妙算的军师。当然,那是小说。真实的他,是唐初最顶级的军事统帅,没有之一。 他这人最大的特点是啥?稳,而且忠。 想当年,他跟着李密混瓦岗寨。李密兵败,他带着瓦岗的地盘和人马投奔大唐。李渊高兴坏了,说你小子太够意思了,赐你姓李吧!所以他才叫“李世勣”。后来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和兄弟们杀得你死我活,李勣在干嘛?他手握重兵在并州,但他严守中立,一步不动。 这对李世民来说太重要了!这意味着李勣这人,忠于的是“大唐”这个公司,而不是某一个“老板”。这种人,用着最放心。所以李世民登基后,对他极其信任。李勣也没辜负他,北击突厥,西平薛延陀,战功赫赫,是李世民手里最锋利的一把刀。 好,那问题来了。既然643年还“亲如兄弟”,怎么后来又“莫名其妙”贬官了呢? 这就要说到标题里的第二件事——贬官叠州。这事儿发生在哪年?不是643年,是贞观二十三年。 这一年,距离“龙袍加身”已经过去了整整六年。 649年发生了什么?唐太宗李世民,快要死了。 这才是解开一切谜团的钥匙。 李世民躺在病床上,环顾四周,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太子李治。这儿子哪儿都好,就是心太软,史书说他“仁懦”。李世民自己是杀兄屠弟上位的,他太知道权力斗争的残酷了。 他看着李治,再看看满朝的虎狼之臣,他最担心的就是李勣。 为啥?因为李勣太能干了,威望太高了,而且跟李治的私交“一般般”。李世民怕自己死后,李治镇不住这个军方大佬。如果李勣有二心,大唐就悬了。 于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李世民导演了他一生中最后一场,也是最惊心动魄的一场大戏。 他把李治叫到床前,跟他说:“李勣这人,才华盖世。但他一辈子没受过你的恩惠,我怕我走了以后,他心里不服你。” 李治一听,慌了:“那怎么办?” 李世民的眼神冷了下来:“我现在就把他贬到叠州去。” 他接着对李治说出了那段载入史册的冷酷遗言: “你听好了。我今天下旨贬他,如果他接到命令,立刻就走,毫不犹豫,那等我死了,你马上把他召回来,任命为宰相。这样,他就欠了你的‘知遇之恩’,会一辈子为你卖命。” 李治瞪大了眼睛:“那……那如果他犹豫呢?如果他抱怨呢?” 李世民一字一顿地说:“如果他迟疑不行,立刻杀掉他。” 什么叫帝王心术?这就是。 这是一个父亲,在用自己最后的生命,为儿子铺路。他是在拿自己最信任的战友的性命,做一场豪赌。 赌赢了,儿子多一个忠心耿耿的宰相;赌输了,儿子少一个天大的威胁。 这就是那场“莫名其妙”的贬官的真相。 消息传到李勣那里,他是什么反应? 史书记载,李勣接到诏书,“受诏不入家,驰赴任所”。 这是什么概念?他连家都没回,跟老婆孩子说声再见都没有,拿到圣旨,调转马头,直接奔着荒凉的叠州就去了。 李勣大惊失色了吗?他太“色”了,但他不是“惊”,他是“懂”。 他太懂李世民了。他一瞬间就明白了老板的全部意图。这是在测试他的忠诚,这是在给他和新老板李治之间强行建立“恩情”。他如果有半点犹豫,死的不仅是他自己,还有他全家。 所以,他用最快的速度,交出了一份满分答卷。 李世民在病榻上听到李勣连家都没回就走了,松了最后一口气。他知道,儿子安全了。 几天后,李世民驾崩。李治即位,第一件事就是下诏,把李勣从叠州召回京城,任命为尚书左仆射,封同中书门下三品,拜相。 所以,咱现在再回头看这个标题。 那场“龙袍加身”的酒局,不是李勣倒霉的开始,反而是他必须被“测试”的原因。正因为李世民如此宠信他,才更担心儿子镇不住他。 那场“贬官叠州”的风波,也不是什么“莫名其妙”的惩罚,那是李勣人生中最凶险、也是最关键的一场“面试”。 这场面试的主考官,是即将离世的唐太宗;而真正的“面试官”,是即将登基的唐高宗。 李勣用他教科书级别的政治智慧,保住了性命,也保住了后半生的荣华富贵。后来,也正是他,力排众议支持李治“废王立武”(为武则天铺路),也正是他,在66岁高龄时挂帅出征,灭掉了高句丽,完成了李世民一辈子都没完成的夙愿。 你看,历史哪有那么多巧合与“莫名其妙”?所有看似荒诞的表象背后,都藏着最冰冷、最现实的人性算计。 那晚盖在李勣身上的龙袍,是君主能给的最高温暖;而那道发往叠州的诏书,则是皇权能给的最冷考验。

0 阅读:2
司马槑谈过去

司马槑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