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智化在深圳机场遭遇尴尬一幕:25厘米的高度差,背后是千万残疾人的出行难题 知名歌手郑智化最近在网上发帖,吐槽在深圳机场的一次糟心经历。他登机时发现,机场接驳的升降平台和飞机舱门地板之间,高度差居然有25厘米,远远超过规定中不超过5厘米的标准。 由于身体不便,郑智化无法跨过这25厘米的坎。他说自己最后几乎是连滚带爬才勉强进了机舱。而更让他寒心的是,旁边的升降机操作员和司机全程冷漠旁观,没有一个人主动伸手帮忙。 事情曝光后,深圳机场在郑智化社交账号下留言道了歉。但光道歉肯定不够,真正该问的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服务上的冷漠? 机场本来算是服务比较到位的地方,却依然暴露出这样的问题。这不禁让人怀疑,有些职业微笑只是装装样子,一旦遇到真需要帮忙的情况,就暴露了真实态度。 郑智化这次吐槽能引起这么大反响,虽然有名人的因素,但更深层的原因是,很多人对残疾人遭遇不人性化对待感同身受。 有网友说:郑老师可能不是第一个遇到这种事的人,但他是第一个敢站出来说的。 还有网友点评:问题还是老问题,但通过郑智化说出来,就变成了“新”问题。这个“新”字,挺值得琢磨。 当然也有不同声音:深圳机场本来是我最满意的国际机场,这次能听进去意见,及时改进特殊旅客服务,还是值得点赞的。 全国有8500万残疾人,但我们在街上却很少见到他们。根本原因就是社会的无障碍设施太缺了,就算有也常常形同虚设——比如盲道被占、坡道不畅。 残疾人出门麻烦重重,很多人只好选择少出门、不出门。这才是“街上看不见残疾人”的真正原因。 一座城市、一个单位,特别是机场这类服务场所的无障碍通道是否畅通,直接反映出它的文明程度。无障碍设施做得好不好,是衡量社会文明的一把尺。 虽然现在对无障碍设施有明确规定,但很多地方既没放在心上,也没落实到位。规定成了纸上谈兵,残疾人依然得不到实实在在的便利。 眼下不光是设施建得不够,很多已有的设施也不能正常使用,成了摆设。残疾人的出行需求,依然被忽视。 郑智化这件事是一个提醒:怎么善待残疾人、如何完善无障碍环境,应该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准。只有真正重视起来,才能让残疾人愿意走出家门,融入社会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