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英、法、德等14国联合声明! 10月26日,加拿大总理办公室发了份关于乌克兰的联合声明——这不是加拿大自己单干,是乌克兰拉着它,再加上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14个国家,还有欧盟、欧洲理事会,一共17方一起签的。 别光盯着17方签字的阵仗,这纸声明里藏着太多“说一套做一套”的破绽。字里行间全是“坚定援乌”的表态,可落到实际行动上,不少国家的援助早就没了当初的力度。 德国算援助里的“大户”,但也透着力不从心。截至10月,德国累计向乌交付约200辆“貂鼠”步兵战车,可莱茵金属公司坦言,备件短缺让后续交付难按计划推进 。嘴上喊着“持续支持”,实际已悄悄放缓了节奏。 法国倒是刚搞了“乌克兰号”援助行动,运去1000吨物资,有口粮、移动X光车还有发电机 。但这些人道援助,根本填不上战场弹药的窟窿,马克龙想靠这个给盟友做榜样,显然没戳中要害。 最让人玩味的是英国。声明里跟着喊“加大对俄制裁”,可英国政府的供暖、办公能源,全靠道达尔子公司供应——这家企业至今还在从俄罗斯亚马尔项目买天然气。制裁是给别人看的,自家能源安全可没耽误。 这份声明更像场“拉人头”的秀。泽连斯基一直想拉更多国家站队,可真正扛压力的都是小国。像拉脱维亚这样的国家,对乌援助占比早超过多数欧盟大国,国内民生预算被砍,抗议声越来越多。 声明里绝口不提“和平谈判”,满篇都是“继续对抗”。可乌克兰前线的处境早撑不住了:110机械化旅人员不足编制的40%,部分部队每周仅能领到10枚120毫米地雷,哈尔科夫的医院已出现抗生素短缺 。 俄罗斯那边压根没当回事。俄外交部此前就类似声明表态,称这类文件“无法改变战场现实”。事实也确实如此,俄军正加紧打击乌能源设施,冬天将至,乌克兰的电力供应能不能撑住都是问题。 美国的缺席很耐人寻味。以往这类声明美国都是牵头的,这次却躲在后面。虽说5月刚通过608亿美元援乌法案,但国内对长期“输血”的争议从没停过,让欧洲盟友先撑场面成了无奈之举。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