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说:若台湾回归,初期设立台海战区,建立50万生产建设兵团,从大陆迁移500万人口到台湾,最终使台湾人口达到3000万。台湾统一后,驻军最少得10万人,陆军需要三个重装陆战旅,海军一个航母战斗群,5个空军航空兵大队。另加两万名武警部队。台弯民进党子女统一后不能当公务员,多是日美后代。军队驻防应三七开,七分大陆兵,军费台出一半,不能与港澳比。香港之所以驻军少,是解放军进出香港便捷,快速。台湾之所以长期没有得到解放和统一,有台独思潮产生。是台湾和大陆隔海相望,安通不便。 迠没开通二条或三条跨海深海铁路把金门,彭湖,马祖,台湾全部联起来,这样就能減少驻军。也可以永久性解决台湾以后可能产生的种种离心倾向。一个重装合成旅常驻台湾,一个常驻福建,一个航母战斗群常驻台湾,东海舰队不间断巡航,以上兵力足够对抗地球上所有国家。武警一个旅团,陆军一个旅,边防军一个旅,空军一个师,特警一个或者两个大队,剩下的就是治安警和海关警察。 这些规划看着具体,实则每一条都戳中了台湾统一后的核心需求——不是简单的“管起来”,而是要从根上消除分裂隐患,让两岸真正拧成一股绳。就说50万生产建设兵团,可不是让他们去“占地”,而是带着大陆的农业技术、制造经验去补台湾的短板。台湾现在农业面临老龄化,年轻人不愿种地,大陆的智慧农业团队过去,能帮着把台东的释迦、高雄的莲雾打造成全球知名品牌;制造业方面,台湾的半导体强在封装测试,大陆的芯片设计、设备制造能跟它互补,兵团牵头搞产业园区,两岸工程师一起攻关,既能让台湾民众拿更高工资,又能让两岸产业链绑得更紧,这种融合比喊一百句“一家人”都管用。 迁移500万人口也不是拍脑袋的决定。台湾现在2300万人口里,65岁以上老人占比快20%了,劳动力缺口越来越大。大陆迁移过去的人口,要是以青壮年技术工人、教师、医生为主,正好能填补这些缺口。想象下,上海的医生去台北医院坐诊,四川的教师去台南中学教语文,山东的工程师去高雄工厂搞研发,这些人带着家人过去,孩子在一个教室里学《论语》、唱《义勇军进行曲》,两岸的文化隔阂不就慢慢消了?而且人口涨到3000万,消费市场扩大,台湾的服务业、旅游业也能跟着火起来,到时候台胞能赚更多钱,谁还会惦记“台独”那套没好处的歪理? 驻军10万的安排,其实是给两岸民众吃定心丸。三个重装陆战旅,一个守台湾本岛,一个驻福建当预备队,有事能快速支援;航母战斗群常驻,加上东海舰队巡航,不是为了“打谁”,而是防止外部势力搞事。去年美国军舰还在台湾海峡瞎晃,统一后有航母在那盯着,他们再想搞“航行自由”就得掂量掂量。而且军费让台湾出一半,这不是“欺负”,而是让台湾民众明白,保卫家园是每个人的责任。香港驻军少,是因为从深圳到香港坐地铁都能到,解放军半小时就能增援;台湾隔着海峡,交通不便,多驻点兵很正常,这都是为了台湾的安全,跟“区别对待”没关系。 最关键的还是跨海深海铁路,这简直是“连心桥”。现在从厦门到金门坐船要一个多小时,遇到台风还得停航;要是铁路通了,从福州坐高铁到台北只要两小时,早上在台北吃蚵仔煎,中午就能到泉州喝土笋冻。金门、澎湖、马祖这些小岛,也能借着铁路发展旅游业,比如马祖的战地文化、澎湖的玄武岩,都能吸引大陆游客过去。更重要的是,铁路一通,台湾就跟大陆连在了一起,不再是“孤悬海外”的岛,台胞想回老家探亲、想跟大陆做生意都方便,那种“被孤立”的感觉没了,离心倾向自然就少了。 至于民进党子女不能当公务员,这不是“搞报复”,而是守住政治安全的底线。有些民进党人长期勾连日美,拿台湾民众的利益换自己的好处,他们的后代要是进入公务员体系,万一还抱着“台独”想法,很可能在政策制定、执行中搞小动作。而且说他们“多是日美后代”也不是凭空污蔑,有些民进党大佬的亲属确实有日本国籍,让这样的人管台湾的事,谁能放心?不过这也不是一棍子打死,要是他们公开反对“台独”,认同自己是中国人,愿意为两岸统一做事,也不是不能给机会,关键看立场。 这些规划说到底,都是为了让台湾回归后能更好发展,让两岸民众都过上好日子。统一不是终点,而是两岸共同发展的新起点。到时候,台湾的孩子能跟大陆的孩子一起参加夏令营,两岸的科学家一起探月,台胞能跟大陆同胞一样享受医保、社保,这种日子,比任何“台独”幻想都实在。
聂晓岚,即是烈士聂曦在台湾的侄孙女。目前聂晓岚是台北一所中学里的历史老师。拍摄《
【26评论】【4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