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外卖超时该不该给差评”这事儿,最近网上可没少讨论。说实话,每次听到手机里传来“您的订单即将超时”的提示音,心里总会咯噔一下——倒不是单纯着急吃饭,更多是替在路上奔波的外卖员捏把汗。记得有回暴雨天点外卖,眼睁睁看着地图上的小哥在立交桥底下绕了三圈,最后迟了半小时才送到,包装袋还渗着水珠。他递餐时眼镜上全是水雾,连声说着“不好意思路太滑不敢骑快”,那时候我反而催着他快去屋檐下擦把脸,超时那十几分钟早就不重要了。 其实超时这件事就像个多棱镜,每转动角度都能看见不同的光影。有时候确实是商家出餐慢,热腾腾的炸鸡刚装盒就被小哥抢着塞进保温箱;有时候是系统派单不合理,同一个骑手同时要送城东的奶茶和城西的盖饭;当然也有骑手自己对路线不熟,或者为了多接几单把时间算得太满。我见过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情况是,外卖APP上显示“骑手已在您附近”,结果发现他在对面小区挨个楼栋问门牌号——这哪还忍心点差评,简直想隔着栅栏给他指条近道。 那些坚持“必须差评”的消费者往往憋着口气:既然平台规定了送达时间,超时就是违约。特别是遇到汤洒了半碗还态度蛮横的骑手,或者明明提前点过“确认送达”却让人干等半小时的情况,差评按钮按下去时确实带着情绪。但更多时候,我们纠结的是差评带来的连锁反应。上次听个老骑手说,一个差评要跑二十单五星才能拉回评分,要是碰上恶劣天气导致的超时被差评,整晚都白干了。这话让我想起冬天常来的那个女骑手,每次都会把奶茶捂在羽绒服内衬里,有回跑太急在单元门口滑了一跤,第一反应竟是高高举起外卖袋。 现在很多外卖平台其实藏着不少人性化设计。比如在暴雨大雪天气会自动延长预计时间,订单详情里能清楚看到是商家制作慢还是骑手配送慢。上个月我遇到个新手骑手,因为不熟悉新启用的地下车库导航,急得在电话里声音发颤。我一边电话遥控指导他找到电梯,一边收到平台推送的“配送异常·可免超时责任”通知——你看,当系统开始学会体谅,我们是否也该给那些奔跑的身影多留些余地? 真正收到超时外卖时,我们面对的不只是冰冷的倒计时,而是充满变数的现实世界。可能是临出门前突然哭闹的孩子绊住了骑手的脚步,可能是某个路口突如其来的交通管制,也可能是餐馆打印机卡纸导致出餐单延迟。就像昨天我收到的酸菜鱼,虽然超时十五分钟,但打开时厚厚的气泡膜还滚烫着,骑手额头的汗珠在电梯灯光下亮晶晶的。当我掏出手机准备评价时,忽然觉得那几分钟的等待,反而让这份寻常的外卖有了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