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次在反制美国之后,其实仍然是给美国留了一扇门的。在美国经历了愤怒,抱怨和请

恰似江楼月 2025-10-26 03:43:29

我们这次在反制美国之后,其实仍然是给美国留了一扇门的。在美国经历了愤怒,抱怨和请求之后,我们也同意在这周末,跟美国在马来西亚举行新一轮的贸易会谈。 说起中美贸易这事儿,今年2025年闹得可真不小。从年初特朗普二度上台就开始加码,先是2月份对所有中国进口货加征10%的关税,3月份又来一轮针对中墨加的行政令,再对中国商品额外加10%,到4月份直接并入全球贸易战的框架里,中国商品的总关税水平直奔54%去。美方这套操作明摆着就是想卡住中国的高科技和制造业命脉,软件出口管制也跟着收紧,小额包裹免税都给取消了,摆明了要全面围堵。结果呢,中国这边也没闲着,5月份在日内瓦的高层会谈上双方勉强谈出个90天休战,美国关税降到30%,中国对美商品征10%,但这休战期一过,摩擦又卷土重来。10月初,特朗普直接宣布11月1日起对中国商品追加100%关税,还加强软件出口限制,说是为了回应中国加强稀土出口管制。这下子,贸易战升级到新高度,全球供应链都跟着抖三抖。 中国反制的招数,说白了就是对等回击,但选的点特别准。稀土这张牌是最扎手的,美国80%的稀土加工依赖中国,去年中国就对稀土出口实施新限制,目的是维护国际防扩散义务,顺带稳住国内产业链。今年10月,这限制进一步收紧,直接让美国军工和电动车产业慌了神。另一个是大豆采购,美国中西部农民本来就靠出口中国过日子,中国一减少订单,他们的库存堆成山,损失上百亿。芬太尼管制听着像是美国甩锅,但中国早就在边境加强检查了,这更多是美方用来讨价还价的借口。还有港口费那事儿,源头是美国4月份的301调查,指责中国控制全球海运,美方从10月14日起对中国船只加征靠港费,结果中国反手就把费率抬高,涨幅高达3562万美元,美企直接叫苦连天,求助无门。这样的反制不是乱来,而是有针对性,戳中美国痛点,让他们感受到贸易战没赢家这道理。 美方那边呢,从特朗普到贝森特、格里尔,一个个反应跟过山车似的。先是愤怒,特朗普在推特上连发几条,骂中国“故意停止进口大豆”,还扬言要停掉从中国进口的食用油,摆出一副要全面报复的架势。国务院和贸易代表办公室的报告里,全是抱怨中国“激进措施”破坏全球规则,稀土限制被说成是“经济武器化”。然后是抱怨阶段,美国商会和农民协会的游说信雪片般飞向白宫,底特律的汽车厂和得州的能源公司也开始施压,说供应链中断让成本飙升30%。到头来,忍不住开始请求了。贝森特10月2日在CNBC采访里暗示,可能延长对中国商品关税暂停期,换取中国推迟稀土管制;格里尔也公开说,100%关税生效日期取决于中国做法。外交渠道私下里更低调,多次通过第三方表达希望恢复对话。特朗普本人在10月19日从佛罗里达回华盛顿的飞机上,对记者直言不讳,可能降低对中国商品的关税,但前提是中国放宽稀土立场、恢复大豆采购、加强芬太尼禁运。这话听着强势,其实透着股急切劲儿,美国经济数据摆在那儿,通胀压力大,消费者物价指数已经连涨三个月,贸易战再这么打下去,2026年大选前特朗普的连任梦就悬了。 中国这边呢,反制归反制,但从来没把门关死。10月17日,贝森特和中国副总理何立峰线上会晤后,双方很快就敲定下周在马来西亚重启谈判。这地方选得好,马来西亚跟中美都有深厚贸易往来,东盟峰会从10月26到28日在那儿办,顺带就把会谈塞进去,避免直接对峙的尴尬。同意这轮谈判,其实就是给美国留了条路,让他们有机会喘口气。明面上的议题门槛不高,美国提出的稀土、大豆和芬太尼三点,中国手里握着前两张筹码,后一个是美方说辞,谈出个结果不难。贝森特自己都说,会谈有“好着陆区”,意思是空间大,容易落地。格里尔也补充,会重点讨论稀土管制,但强调是“建设性交流”。从主动权上看,美国确实丢了不少,关税战打到现在,他们的制造业回流计划基本泡汤,中国对“一带一路”伙伴的出口占总外贸一半多,美方加关税,中国转头就找巴西、阿根廷补大豆缺口,全球市场没那么听美国使唤。 从更广的视角看,这贸易摩擦不光是经济账,还牵扯地缘博弈。美国想通过关税重塑全球分工,中国则用反制维护产业链安全。专家们分析,今年中美贸易战已经“截然不同”,不再是简单加税那么低级,而是互掐命门,稀土对美军工,大豆对美农业,港口费对美物流,每一招都考验定力。中国保持“不变应万变”的战略,奉行平等互惠,通过对话解决关切,但绝不退让核心利益。美媒自己都承认,贸易战暂停了,但双方都锁定对方难缠处下手,美国忌惮的不是中国经济体量,而是那股韧劲儿——你不跟我玩,我有的是伙伴跟你玩。

0 阅读:40

猜你喜欢

恰似江楼月

恰似江楼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