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问安世之争,荷兰和中国谁的损失更大?这么说吧,不管怎么折腾,荷兰都没损失。

物规硬核 2025-10-25 17:51:47

很多人问安世之争,荷兰和中国谁的损失更大?这么说吧,不管怎么折腾,荷兰都没损失。   在中国,安世半导体位于东莞的工厂年产芯片达500亿颗,宛如擎天之柱,掌控着欧洲车企的“命脉”,大众、宝马等品牌的新能源车,平均每三辆中便有一辆搭载安世芯片。 中国商务部10月4日一出手,荷兰立马尝到苦头:德国曼彻斯特的测试产能因为晶圆断供卡壳,英国工厂差点停产,这哪是“冻结股权”啊,分明是自断供应链!   荷兰表面看占着“法律高地”,可实际亏大了,1.3亿欧元的税收泡汤,2000项专利共享机会没了,全球供应链枢纽的地位也跟着动摇。   更糟的是,这事儿开了个坏头——要是欧美企业都能被“秋后算账”,谁还敢跨洋投资?欧盟砸430亿欧元搞《芯片法案》,也挡不住供应链信任危机啊。   这场博弈藏着三个扎心真相:   全球产业链早拧成一股绳了,单边制裁就是“七伤拳”,伤人先伤己。   第二,核心技术绝非能以金钱购得,当下,中国于碳化硅等第三代半导体领域实现突破,此成果已然成为有力的反制王牌,彰显科技自强的磅礴力量。 第三,规则当武器使,最后只会伤到自己——荷兰用“国家安全”抢企业,也砸了欧洲开放经济的招牌。   安世之争不是简单的“谁赢谁输”,而是全球化重构的镜子,荷兰的难处在于,既要配合美国封锁中国,又扛不住供应链断裂的压力,中国则用行动证明:掌握实体产能比控股更有战略价值。   这事儿给我们的启示是,真正的国家安全,得在技术自主和开放合作之间找平衡,单边主义只会让产业链分阵营,而中国通过搞第三代半导体研发、建海外资产风险补偿基金,正在打造更有韧性的创新生态。   未来,只有坚持多边合作、强化自主创新,才能在全球科技博弈中站稳脚跟——这不是妥协,是对历史规律的深刻理解,当荷兰开始琢磨和中方见面时,我们更该看到:在这个变数多的时代,开放包容的智慧,远比零和博弈的偏执更有生命力。

0 阅读:88

猜你喜欢

物规硬核

物规硬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