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早苗政府部分新政出台:今后不再投放储备米,明年计划减产水稻;放松加班时长限制

轩叔观察 2025-10-25 15:30:54

高市早苗政府部分新政出台:今后不再投放储备米,明年计划减产水稻;放松加班时长限制,不“过劳死”就行。[无辜笑]   高市早苗内阁近期推出的两项政策成为舆论焦点,一是政府宣布不再干预大米市场,明年起削减水稻产量目标,二是计划放宽加班时长限制,将其上限设定在所谓“不造成过劳死”的范围内,这两项举措直接关系到日本人的饭碗和工作方式,引发的讨论远超政策本身。   农林水产大臣铃木宪和的最新表态意味着重大转向,他明确即便米价大幅上涨,只要市场还有米可买,政府就不会动用储备粮平抑价格,同时明年水稻产量目标被设定为711万吨,比今年减少约37万吨,这相当于政府逐步放弃实行了几十年的价格维稳机制。   政府退出后,拥有强大流通网络的日本农协可能获得更大的定价影响力,近年来日本食品价格本就处于上升通道,这一政策变化可能进一步推高大米零售价,普通家庭每个月的菜篮子支出恐怕会变得更重。   厚生劳动省的改革方案同样引发担忧,大臣上野健一郎提出,加班上限将放宽至“不超过过劳死认定标准”,并称加班应基于员工“个人意愿”,尽管承诺加强预防措施,但该表述本身已触动社会敏感神经。   在日本过劳死问题由来已久,法律上对其认定通常与每月超过80小时的超量加班密切相关,此次改革被不少劳动问题专家解读为在劳动力短缺背景下,为企业松绑的举措,他们担心所谓“个人意愿”在职场权力结构下难以真正实现,可能导致超时工作常态化。   尽管政策存在争议,高市早苗内阁的支持率却维持在64。4%的较高水平,政治评论员指出,这可能反映了民众对打破现状、推动经济结构改革的期待,尽管具体措施会带来何种影响尚不确定。   减少对农业的保护性干预,意在推动农业市场化、提升效率,放宽劳动管制,则试图为企业在人手不足环境下提供更多用工灵活性,其共同目标是激活经济,提升国际竞争力。   这些政策最终是将日本引向更具活力的经济增长,还是加剧普通人的生活压力,答案藏在实施的每一步细节中,改革的成败,不仅取决于政策初衷,更取决于能否在过程中建立有效的反馈与调整机制,真正回应民众的关切。   日本高市早苗内阁的新政策确实一石激起千层浪,尤其是大米和加班这两项,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饭碗和休息,来看看网友们都是怎么说的:   “这哪是尊重市场,这是把老百姓的餐桌交给资本家定价吧!以前政府还调控一下,现在直接放手,以后吃不起米的日子怕是不远了。”   “减产5%?说得轻巧,到时候米价一飞冲天,辛苦的还是我们这些打工族,赚的钱不够买米,岂不是逼着人去加班?”   “加班新规真是绝了,‘不过劳死就行’这种话也说得出口?‘个人意愿’加班?在老板面前,打工仔的‘意愿’能值几个钱?” “感觉这届政府是在下一盘大棋,用这种激进方法倒逼农业和职场改革?但代价是不是太大了点,用普通人的生活做赌注,风险太高了。”   “农协这下要笑醒了,本来势力就大,现在政府不管,他们想卖多贵卖多贵,说是市场决定,其实是垄断决定吧?”   如果你生活在日本,面对可能上涨的米价和更灵活的加班制度,你会选择通过更努力地加班来弥补生活成本的增加,还是会考虑减少开支、甚至换一种生活方式?   官方信源:日本放送协会

0 阅读:0
轩叔观察

轩叔观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