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政客嘴上喊对话,手上却“抢得更凶”:一场自损八百的闹剧如何收场? 10月

是个百事通 2025-10-25 14:38:43

荷兰政客嘴上喊对话,手上却“抢得更凶”:一场自损八百的闹剧如何收场? 10月22日,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的表态令全球产业链倒吸一口凉气。他一边声称“愿与中国建设性沟通”,另一边荷兰政府却对安世半导体的管控再度升级——不仅未解除资产冻结,还试图通过司法手段进一步架空中国管理层。这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戏码,将荷兰在中美博弈中的尴尬处境暴露无遗。 “闪电夺权”背后的美国影子 时间线回溯到9月29日,美国刚刚抛出“穿透规则”将安世半导体纳入管制,荷兰政府次日便以“国家安全”为名冻结其147亿全球资产。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阿姆斯特丹法院竟在未开庭审理的情况下,仅用7天就完成了通常需要三个月的裁决程序:罢免中方CEO张学政,委派外籍董事接管,并将闻泰科技持有的股权全部托管给第三方。这种“政府指令+司法突袭”的组合拳,被外媒形容为“荷兰版长臂管辖”。 直到10月19日,一份法院文件揭开了真相:早在6月,美国商务部官员就向荷兰外交部施压,明确要求“不撤换中国籍CEO,安世别想获得实体清单豁免”。原来,荷兰所谓的“自主行动”,不过是为美国火中取栗的傀儡戏。 中国反制:用产能和法律打破霸权逻辑 面对荷兰的“闪电战”,中方迅速祭出杀手锏。10月4日,商务部宣布对安世中国实施出口管制,禁止特定芯片出口。这招直击要害——安世全球70%的产能集中在中国东莞,其封装工厂年产超500亿件,是全球汽车电子供应链的“心脏”。数据显示,欧洲车企库存仅够维持2周,德国大众已准备暂停高尔夫车型生产。 更令荷兰始料未及的是,安世中国展现出惊人的韧性:10月23日宣布恢复供货,但附加了一个关键条件——必须使用人民币结算。同时,备用服务器在1小时内启动,24小时实现全线复产,彻底打破了荷兰“断系统、停工资”的胁迫计划。这种“技术自主+金融反制”的组合拳,让荷兰的“接管权”沦为空壳。 欧洲车企“断供警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荷兰的单边行动正引发连锁反应。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警告,若安世芯片断供持续,欧洲整车生产线将在数周内停摆。不仅如此,福特、现代等美韩车企在欧洲的工厂也难逃一劫。面对压力,荷兰经济大臣德克·贝利亚茨不得不公开改口:“希望与中国朋友找到灵活方案。”但此时,荷兰农产品、光刻机设备等对华出口已笼罩在反制阴云之下。 国际舆论更是一片哗然。德国网友直言“荷兰像被美国利用的傻瓜”,英国媒体批评“荷兰搞砸了,现在要自食其果”。欧盟东盟中心主任马希尔·尼古拉斯·菲尔兹利警告:“破坏外国直接投资规则,终将打开报复的潘多拉魔盒。” 中国立场:以法律为盾,以合作为剑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多次强调,中国始终秉持契约精神,反对将经贸问题政治化。在与荷兰的通话中,中方明确要求“恢复安世正常运营、归还股权托管”,并呼吁荷兰“从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出发,纠正错误做法”。与此同时,中芯国际、华为海思等企业已开始试点人民币结算,安世中国的订单排期已至2026年1月,展现出中国产业链的强大韧性。 结语:霸权主义没有出路 荷兰对安世半导体的“闪电夺权”,本质是美国技术霸权的延伸。但历史证明,任何试图通过霸凌手段遏制中国发展的行径,最终都将反噬自身。当荷兰政客沉迷于“技术留在欧洲”的幻想时,中国企业正用产能自主和法律武器书写新的规则。这场闹剧的收场,或许正是全球产业链去霸权化的起点。毕竟,真正的底气,永远来自于握在自己手中的核心竞争力。

0 阅读:703

猜你喜欢

是个百事通

是个百事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