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间谍离我们有多远?以下为你详细分析几个具体的间谍行为案例: 留学生被策反案 • 策反过程:留学生郝某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赴某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前往该国大使馆办理签证。之后,使馆官员T以“签证审核”为由主动接触郝某,通过请客吃饭、赠送礼品、提供兼职等方式与他拉近关系。T任期结束前,将同事L介绍给郝某,双方继续保持密切交往。郝某留学期满前,L亮明间谍情报机构工作人员身份,将其策反。 • 危害后果:回国后,郝某按对方要求,设法应聘进入中央某部直属研究所。在工作期间,他多次与外国间谍人员秘密接头,提供情报并收取间谍经费。经鉴定,其提供的情报涉及机密级国家秘密5项、秘密级国家秘密2项,严重危害了国家的安全和利益。最终,郝某因犯间谍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 案例启示:此案例显示境外间谍情报机构常利用留学生在海外的孤立状态和对未来的期待,以看似友好的帮助和利益诱惑进行渗透策反。留学生在海外要保持警惕,对于陌生人的过度热情和不恰当的要求要坚决拒绝。 涉密文件被亲属窃取案 • 事件经过:某单位部门副职张某,在某次会议领取3份涉密文件后,未依规送回单位妥善保管,而是将密件带回家中。回家后,在与亲属李某交谈时,擅自披露文件内容并允许李某浏览,李某趁机偷拍并将密件信息传输至境外。 • 危害后果:这一行为造成了恶劣影响。经查,李某受境外间谍情报机关指使,长期蛰伏伺机窃取我国涉密文件。最终,李某以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张某受到党纪处分、被调离岗位。 • 案例启示:该案例警示涉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保密规定,不能有丝毫懈怠和侥幸心理。同时,要对身边亲属做好保密教育,防止因疏忽导致国家机密泄露。 干部为还赌债售卖涉密资料案 • 事件经过:某市直机关干部侯某,在某届足球世界杯期间涉足网络博彩,由小额投注逐步变成巨资豪赌,导致债台高筑。为了还债,侯某主动联络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利用职务便利多次偷拍涉密资料并传至境外,非法牟利7万余元。 • 危害后果:侯某的行为严重违反了国家法律和公职人员的职业道德,最终以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案例启示:此案例表明个人的不良嗜好和经济问题可能会被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利用,公职人员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作风和道德品质,避免陷入违法犯罪的深渊。 男子受诱惑偷拍军事设施案 • 事件经过:2014年8月,海南19岁男子李某在网吧上网时,被网名为“风骚小女人”的人以“发财工作”为由吸引。李某在发财梦的驱使下,用“老板”汇来的钱购置数码相机和摩托车,发展4名中学生为下线,按“老板”的要求对我国某军用机场飞机和设施进行偷拍。截至2014年年底,李某一伙先后多次通过互联网给“老板”传送相关照片数百张,得到境外汇来的“报酬”数万元。 • 危害后果:2015年1月,国家安全机关侦破此案,李某受到惩处。这些军事设施照片一旦被境外势力获取,可能会被用于分析我国军事部署和军事能力,对国家军事安全造成威胁。 • 案例启示:普通人不能因一时的利益诱惑而参与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要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对涉及军事设施等敏感信息保持敬畏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