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父母,就能随意拿取子女的存下零花钱吗? 孩子放学回家,妈妈站在门口热情迎接。虽然觉得有点奇怪,但也没说什么。 吃饭时,妈妈突然晃动手上刚买的金手镯,问“好不好看?”儿子笑着说,还可以,你哪来的钱买的?妈妈略显紧张的答:“用你罐子里三万块钱买的”。 儿子听完这句话,赶忙丢下手中的碗筷跑进卧室。当看到罐子里的钱几乎被掏空时,脸上的笑瞬间被惊愕取代。 这时,妈妈站在房间门口没有安慰,只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你现在又不用钱,我只用了三万,里面还有一千多呢”。 男孩没再说话,眼眶却慢慢的红了,他知道钱是自己的亲妈拿的,这个气只能往肚子里咽。 那一刻,他失去的真的只是三万块钱吗?恐怕远远不止! 孩子失去了人生中第一次通过“储蓄”体验到的掌控感,让他学会了不乱花钱。这是他投下的每一笔钱时,在内心中构建起来的好习惯。 这种习惯本该是一件好事,作为父母更应该支持和鼓励。可当他真的一块钱一块钱的存起来后,结局竟然是“充公”!这换谁也接受不了。 更伤人的是,这会彻底浇灭孩子的存钱积极性,甚至影响到亲子间的信任。因为他在你身上学到了深刻的一课,“钱”,还是马上花掉才最安全。 妈妈的做法,让这个孩子的努力瞬间归零。存钱变得毫无意义。 对于子女来说,父母的每一个行为都直接影响他们的价值观。而比起一个冷冰冰的金镯子,孩子的积极性和对父母的信任,才是最为珍贵的“财富”。 希望这个妈妈,能把属于孩子的三万块钱还给他,不管他以后还会不会继续存钱,至少别让孩子对你失望不是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