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取消“双普会”:看似突然,实则早有伏笔 真是太突然了!如果对特朗普有一点点了解,其实一点也不突然。 当地时间10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称他认为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面“不合适”,所以取消了和普京在布达佩斯的“双普会”。特朗普表示,他认为是时候对俄罗斯实施制裁了,但他希望制裁不会持续太久。 “双普会”举世瞩目,却被特朗普搞成了儿戏,估计在人类近现代史的几百年间都是前所未见的。不过吧,美国政府在特朗普的领导下,好像无论搞得多么荒腔走板都没有什么好吃惊的。只是,美帝奋46任之余烈,估计就得在特朗普这一任上给霍霍没。 这种朝令夕改的操作,对特朗普来说早就成了“标志性风格”。上半年大选辩论时,被问起是否会退出北约,他只是耸耸肩不置可否,就吓得欧洲盟友连夜开会评估安全风险。如今取消“双普会”,不过是把这种“不可预测性”从盟友关系延伸到了对俄外交上。 更讽刺的是他对制裁的表态——一边说“是时候制裁”,一边又盼着“制裁别太久”。这种自相矛盾的论调,暴露的根本不是外交考量,而是他一贯的“交易式思维”。就像之前一会儿喊着要削减对乌援助,一会儿又夸普京“强有力”,政策摇摆得比风向标还厉害,连美国自己的外交团队都得跟着反复调整立场。 欧洲国家怕是已经习惯了这种混乱。前北约助理秘书长早说过,特朗普的“不可预测性”本身就是种麻烦,哪怕不真的退出联盟,也能靠模糊表态搅乱盟友心态。现在取消“双普会”,估计波兰、德国这些俄乌冲突前线的国家,又得紧急修改对俄应对预案,毕竟谁也猜不透下一秒白宫会放出什么消息。 美国国内对这种“儿戏式外交”的吐槽更是此起彼伏。就像上次辩论后《华盛顿邮报》说的,特朗普的行事风格总带着“徒有其表的自信”,看似果断实则毫无章法。有网友翻出他早年经商时反复无常的合同纠纷,调侃“现在连国家外交都成了他的生意谈判桌,高兴就谈,不高兴就掀桌”。 这种混乱正在一点点侵蚀美国积累的国际信誉。亚洲盟友早就看清了门道,日本政策制定者私下坦言,得赶紧巩固制度联系,不然特朗普哪天心血来潮就可能撕毁协议;泰国外交前部长更直接,说在他身上“找不到勇敢的领导者该有的样子”。连盟友都在悄悄做“去美国化”准备,所谓的“美帝余烈”,正在被这种随意消耗殆尽。 特朗普大概从没意识到,外交不是房地产谈判,容不得即兴发挥。前46任总统攒下的联盟体系、外交公信力,在他一次次“突然变脸”中不断松动。这次取消“双普会”或许只是小插曲,但长此以往,等盟友彻底失去信任、对手摸透套路,美国再想靠“霸权”说话,恐怕真没人愿意听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