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志恩抢跑参选高雄:急的是时机,还是给新主席下马威? 柯志恩抢在郑丽文接任主席前宣布参选高雄,打响了蓝党2026地方选举第一枪,谁都知道她会选,但没必要这么着急宣布吧,等11月1日新主席上台再宣布不更好吗?莫非是她挑选了黄道吉日等不了,亦或者她想以此给新主席下马威,暗示高雄不用办初选,非她莫属?柯志恩2022年选过一次,得票率40.16%,说实话她再选一次的胜算并不大,蓝党应该再找一个韩国瑜这样人来选,才有胜选希望,如果走人愿意挑战柯志恩,郑丽文可以办初选。 明眼人都能看出,柯志恩这步“抢跑”根本不是什么“黄道吉日”的讲究,更像是提前攥住主动权的算计。离郑丽文正式接任只剩几天,她偏要在这个节点跳出来宣布参选,等于把“高雄候选人”的话题先攥在自己手里——要是等新主席上台再官宣,郑丽文说不定会提“党内初选”,到时候真冒出个能跟她竞争的对手,她未必有十足把握。现在先声夺人,明着是“打响第一枪”,暗着就是给即将上任的郑丽文递话:高雄这地盘,我已经先占了,你最好别搞什么初选折腾。 可她忘了,2022年那40.16%的得票率,早把她的“短板”摆得明明白白。当年韩国瑜能在高雄掀起“韩流”,靠的是摸透基层需求、敢说实在话,连菜市场的摊贩都愿意跟他聊家常;而柯志恩上次参选,更多时候是在重复“口号式承诺”,没拿出能让高雄市民记住的民生方案——选民要的是解决捷运延宕、港务振兴的实在办法,不是听候选人讲“我能行”的空话。这次再选,要是还拿不出新东西,光靠“抢跑”占先机,恐怕还是难逃“陪跑”的命运。 更有意思的是蓝营内部的反应,不少基层党员私下都在说“盼着再来个韩国瑜式的人物”。毕竟高雄是蓝营在南部的“关键战场”,输不起也不能输,要是只盯着柯志恩一个人,等于把宝压在“熟面孔”上,可“熟面孔”未必能带来“新希望”。之前韩国瑜能赢,就是因为他跳出了“传统政客”的框架,用接地气的方式跟选民沟通;现在柯志恩要是还抱着“我参选就该非我莫属”的心态,恐怕连蓝营内部的支持都未必能稳住。 郑丽文这边其实也有后手。要是真有人愿意站出来挑战柯志恩,办一场初选未必不是好事——既能看看谁更能扛住绿营的攻势,也能借初选把蓝营的关注度拉起来。但柯志恩现在急着宣布,就是想堵死“初选”的路,让郑丽文刚上任就陷入“要不要驳她面子”的两难。可她算错了一点:郑丽文刚上任就布局南部、启用李哲华这样的干将,显然不是个会被“下马威”拿捏的人。要是柯志恩拿不出让蓝营信服的胜选方案,就算先宣布参选,也未必能稳坐“候选人”的位置。 说到底,高雄选民认的从来不是“谁先宣布”,而是“谁能做事”。柯志恩要是真有底气,就该拿出比2022年更扎实的计划,而不是靠“抢跑”给新主席施压。毕竟选举不是比谁动作快,而是比谁能真正解决市民的难题——当年韩国瑜能赢,靠的是“货卖台湾、人进得来”的实在承诺;现在柯志恩要是还只会玩“政治算计”,恐怕这场“第一枪”,最后只会变成自己的“尴尬枪”。

转身
这婆娘绝对赢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