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766年,乾隆最爱的儿子永琪,因病去世。一个月后,太医战战兢兢道出实情

阿秋手作 2025-10-24 15:51:59

[微风]1766年,乾隆最爱的儿子永琪,因病去世。一个月后,太医战战兢兢道出实情。乾隆大怒:你们全部陪葬。 在乾隆的十七个儿子里,永琪能得到偏爱,靠的是自己的能力,而非母亲的身份,他的母亲愉妃只是个五品官员的女儿,这让永琪的起跑线比别人落后不少。 但他愣是凭借一身的本事,让自己成了乾隆最看重的儿子,这位皇子堪称文武全才,骑马射箭能赢过他爹乾隆,还能流利地切换满、汉、蒙三种语言,更别提他在天文、音律上的深厚造诣,简直是个学霸。 乾隆越来越器重他,经常把他带在身边讨论国家大事,但真正让永琪从“优秀儿子”晋级为“唯一人选”的,是1763年圆明园的那场大火。 那天深夜,九州清晏殿突然着火,卫兵们都吓得不敢上前,永琪的弟弟永珹更是只顾着自己逃跑,混乱中,只有永琪毫不犹豫地把自己全身浇湿,冲进火场,将被困的乾隆背了出来。 那一刻,永琪在乾隆心中彻底封神,他不仅是儿子,更是能在生死关头托付江山的忠诚继承人,乾隆甚至已经动了心思,要把整个大清的未来都交给他。 可命运就是这么讽刺,这位被视作帝国未来的皇子,最终因为一场本可以治好的病去世了, 永琪得的病叫“附骨疽”,按照当时医书记载,这种病是“调理后可以痊愈的病症”,并不是绝症。 但悲剧的发生,源于太医们一开始的误诊,宫里的御医们一开始把这病当成了普通的风寒来治,开出的大量药物南辕北辙,不仅没用,反而加速侵蚀了永琪年轻强壮的身体。 当他们终于发现这个致命错误时,对皇权的恐惧让他们选择了隐瞒,也彻底掐灭了永琪最后活命的希望。从客观角度看,永琪的身体或许本身就有隐患。 他的母亲愉妃在28岁时才生下他,在那个年代,28岁算高龄产妇,这可能影响了永琪的先天体质,另外,清朝皇室中,康熙的十三子胤祥也得过类似的腿疾,这似乎说明皇室可能有相关的遗传病史。 不管是医疗体系的失误,还是永琪自身的体质问题,都反映出一个事实:即便拥有至高权力的皇室,在疾病面前也同样脆弱。 乾隆在永琪病危时,册封他为“和硕荣亲王”,想通过这种“冲喜”的方式留住儿子,最终也只是徒劳,当误诊的真相最终大白时,乾隆的悲伤瞬间转为了雷霆之怒。 他下令将御医们悉数处斩,这背后既是一个痛失爱子的父亲的泄愤,也是一位帝王在“掩盖丑闻”,御医的无能不仅害死了他的继承人,更让皇家的御医沦为笑柄,这是对皇权威严的公然羞辱,绝对无法容忍。 所以,处死太医成了一场必须进行的“惩戒”,面对太医们的求饶,乾隆毫无动容——在他看来,这些人的死,是用来抹去皇室丑闻、重新树立皇权威严的“祭品”。 据说,处决太医后,乾隆才觉得“解气”,他没能换回儿子的生命,只是通过这种极端方式,重新找回了对局面的掌控感。 参考文献 《爱新觉罗·永琪的诗歌创作》

0 阅读:253
阿秋手作

阿秋手作

一个喜欢手工的业余小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