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为什么心慌呢?因为马六甲海峡过路费多半是中国缴纳,而他向美国缴的保护费,也是我们间接支付!现在我们自开通航线,他不慌吗? 说马六甲海峡是新加坡的命根子真不算夸张,过往这里的船只里,中国船就占了六成,更关键的是中国 85% 的进口能源都得从这儿过。大到几十万吨的油轮,小到几千吨的货船,每艘船过一次就得交一笔不菲的费用,港口费、引航费、船舶维修费流水似的进新加坡口袋。 新加坡的 GDP 里差不多五分之一都跟航运、港口沾边,这些钱里一多半都带着 “中国印记”,等于中国间接给它撑起了大半个经济体。 更有意思的是,新加坡每年花在军事上的钱不少,防务开支在西太平洋地区排第六,还允许美国在樟宜海军基地驻扎濒海战斗舰,定期部署 P-8A 巡逻机,这些 “保护费” 本质上也是用中国给的港口收入买单。以前是躺着数钱,一边赚中国的航运钱,一边交保护费讨好美国,日子过得别提多滋润。 可中国哪能一直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中国和缅甸联手搞的中缅油气管道可不是闹着玩的,从 2017 年原油管道投产到现在,已经累计送了 6300 多万吨原油进中国,天然气更是超过 400 亿立方米。 这意味着以前得绕马六甲的中东原油,现在直接从缅甸实兑港上岸,通过管道就到了云南,不仅省了两千多公里的海路,还避开了海峡的潜在风险。按这个输送量算,每年至少有上千万吨原油不用走马六甲,相当于新加坡少赚了上百艘油轮的过路费。 更让新加坡揪心的是,这还只是开始。中缅管道的原油设计输送能力是每年 2000 万吨,现在还没完全满负荷运转。而且中国还在布局其他通道,比如中巴经济走廊的瓜达尔港,将来中东的能源可以直接从巴基斯坦上岸,再通过陆路进中国。这些通道分流的可不是小数目,等于直接在新加坡的 “提款机” 上装了分流阀。 新加坡的麻烦还不止航运收入缩水,它作为区域转口贸易中心,很大程度上靠的是马六甲的枢纽地位。中国货物以前经马六甲到新加坡中转,再分运到东南亚各国,现在中国商船可以直接走新航线到目的地,新加坡的转口生意自然受影响。 更要命的是新加坡的炼油业,它是全球第三大炼油中心,原料大多是经马六甲运来的原油,中国原油改走管道后,新加坡炼油厂的原料供应不仅少了客源,还得跟中国本土炼厂竞争,成本优势一下就弱了。 最尴尬的是新加坡的 “平衡术” 玩不转了,以前它一边靠着中国的航运生意赚钱,一边跟着美国搞军事合作,甚至在南海问题上帮美国说话,觉得能两头讨好。 可现在中国有了替代航线,不再非得依赖马六甲,新加坡的筹码一下就少了。美国还在催着它加强军事部署,可要是真得罪了中国,别说航运收入,就连对华贸易都得受影响。要知道新加坡可是中国第四大外资来源国,双边贸易额常年居高不下。 前段时间新加坡外长急着访华,还搞了中新海上联合演习,说白了就是想缓和关系。可中国这边该建的管道照建,该开辟的航线照开,毕竟能源安全可不能指望别人的脸色。 新加坡现在是进退两难:跟着美国硬扛,怕中国真把航线彻底改了,那马六甲的收入就得断崖式下跌;可要是疏远美国,又没了 “保护伞”,毕竟它国土小没战略纵深,一直靠美国制衡区域力量。 这就跟手里攥着金饭碗却发现碗底漏了一样,新加坡能不慌吗?以前它觉得马六甲是不可替代的,可中国用实际行动证明,没有谁是离不了的。 现在新加坡看着中缅管道里不断流淌的原油,再看看马六甲海峡里渐渐减少的中国商船,恐怕得明白一个道理:靠地理吃饭终究不长久,要是真把 “衣食父母” 得罪了,再好的位置也没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