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国产新一代战略轰炸机轰-20的讨论,近期再度成为热点,原因在于近日被拍到进行试飞的一款外形和尺寸都很接近美国B-21隐身战略轰炸机的国产新型战机。诸多说法均认为,这是一款整体尺寸和起飞重量均不亚于有人驾驶战略隐轰的无人机,可能具备跨洲际飞行能力,是不折不扣的军用战略级飞机。至于说该机的功能,目前看来人们的猜测主要在于两大方向,即执行跨洲际空袭任务的战略轰炸,抑或是实施跨洲际航空侦察任务的战略侦察。 无论如何,这款战机的出现和试飞,都被认为与传闻多年的轰-20有着密切的关系。毕竟,在航空装备和作战愈发讲究“体系化”的时代,“有人驾驶战机+忠诚僚机”的组合,注定代表着未来一段时期的技战术发展方向。那么,倘若这款国产新型隐身无人战机,确实是“轰-20家族”中的“一份子”,那除了轰炸型和侦察型,其是否还有第三种可能的用途方向呢?答案恐怕是肯定的,那就是加油型。 我们知道,受并不很乐观的先天地缘条件的影响和限制,若解放军空基核反击战力想对大洋彼岸的假想敌国家发动打击,基本就只有两条路径可选:要么经由最近的北极航线接近目标,但需借道俄罗斯领空,故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要么就是经由“太平洋-大西洋”航线,以绕远路但无需借道任何国家领空的方式,实施单程超10000公里的超远程奔袭。如果选择第二种方案,那目前人类所有的军用航空器,基本都无法仅凭自身航程来实现任务往返飞行,注定需要在途中加油。 考虑到中国并无遍布海外多地的大量军事基地可用,故让轰炸机落地加油显然并无可操作性,唯一的选择就是空中加油,且要让遂行跨洲际打击任务的轰炸机在途中接受不止一次的空中加油才行。这一过程中,加油机也需尽量前出,如部署在远离中国本土、甚至是脱离解放军陆基航空兵部队和防空部队保护范围的前线空域。既然如此,如何提升此类大型远程加油机自身的生存能力,就成了一个尤为重要的课题了。而在这方面,赋予加油机较强的雷达隐身能力,无疑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从这个角度来说,在“轰-20战略隐轰家族”中,为了确保跨洲际空袭任务的成功,一款飞行航程远、载油量大、输油速率高,且具备较强的前线空域生存能力的大型隐身加油机,无疑是很有必要存在的。那么,这一机型是否可能为无人机呢?概率显然并不为0。与轰-20协同作战的无人机家族谱系,说不定要比许多人想象得更加庞大且丰富,各位觉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