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日本媒体闹出的一场“吃乌鸦”风波,简直让人气到拍桌子。今年三月,日本电视台《月曜夜未央》这档热门综艺,在街头采访环节里干了一件离谱到极点的事——他们把一位中国女生说的“中国乌鸦少”和“广州人吃鸽子”两句话,通过恶意剪辑拼成“中国人吃乌鸦”,还配上字幕“都煮来吃掉了”,节目里主持人还跟着阴阳怪气地笑。结果节目一播,这位女生直接被日本网友骂到崩溃,社交平台上全是攻击她外貌、口音甚至文化的留言,她甚至一度考虑暂停学业。 这事儿最可气的地方在哪?首先,这根本不是“剪辑失误”,而是明目张胆的造假。节目组明明知道女生没说过“吃乌鸦”,却为了制造猎奇效果,硬把两段无关的话拼在一起,连字幕都是现编的。更讽刺的是,乌鸦在日本文化里是“神鸟”,节目组偏偏选这个点来编排中国人,摆明了是利用文化差异制造对立。这种操作,说白了就是把受访者当工具人,为了收视率连底线都不要了。 日本放送协会后来调查认定,这档节目“违反新闻伦理”,要求电视台整改。电视台虽然道了歉,还下架了节目,但网友根本不买账。有人说“这是最差劲的行为”,有人质问“节目组有中国工作人员还这么干,到底安的什么心”,还有人直接翻旧账,说“真正吃乌鸦刺身的不是日本某些地区吗?”这些评论一针见血——造谣者自己都不干净,还好意思抹黑别人? 其实这场闹剧背后,暴露的是部分日本媒体根深蒂固的文化偏见。他们总爱用“猎奇视角”看中国,好像不编点离谱的段子就没法吸引眼球。但新闻的本质是真实,媒体的责任是架桥而不是筑墙。这次事件里,受访者被网暴,中日民众被误导,跨文化交流的信任基础被狠狠踩了一脚。更可怕的是,这种操作不是第一次了——之前就有节目故意曲解中国游客的言行,现在又来“吃乌鸦”这一出,说明某些人根本没吸取教训。 说到底,媒体想赚钱可以理解,但用造谣、歧视当流量密码,迟早会把自己作死。现在日本网友都在骂节目组“丢人现眼”,中国网友更是气到不行。这件事给所有媒体提了个醒:流量可以追,但伦理和真实永远是底线。跨文化传播不是开玩笑,尊重别人才能赢得尊重。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觉得媒体为了收视率造谣,该不该重罚?如果是你遇到这种事,会怎么反击?评论区聊聊,别让这些造谣者觉得咱们好欺负! (案例来源:环球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