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未婚,建立清华物理系,为我国培养出9位“两弹一星”元勋,却被告是“清华特务”,晚年拒绝杨振宁等学生的探望。 1977 年,护工在整理叶企孙的遗物时,从他的旧衣口袋里翻出几张攒得整整齐齐的烟票。 这是老人省吃俭用攒下的,原本想给抽烟的学生戴念祖买 “大前门”,可这份藏在窘迫里的温情,终究没能送到学生手中。 这个晚年靠乞讨度日、神志不清的老人,谁能想到曾是国际物理学界认可的顶尖学者,更是培育出 9 位 “两弹一星” 元勋的教育泰斗。 1921 年的哈佛大学实验室,23 岁的叶企孙完成了一项震动学界的研究。 他用 X 射线短波极限法精准测定的基本作用量子 h 值,被国际公认为当时最准确的结果,并且一用就是 16 年。 面对欧美名校抛出的高薪合约和顶尖实验资源,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1923 年揣着一叠实验笔记踏上回国路 —— 彼时的中国物理学界一片荒芜,他要回去播撒科学的种子。 清华园里的晨光中,叶企孙正和学生一起修理报废的实验仪器。 1925 年他入职清华大学时,物理系仅有两名教授,连像样的实验室都没有。 他自掏工资购买实验材料,为了招揽哈佛博士吴有训来校任教,甚至开出了比自己还高的薪资。 课堂上的他更是独具慧眼,破格录取数学不及格但航空工程天赋出众的钱学森,针对李政道的特点允许其免修基础课专攻高级教程,还悄悄把教授专供的牛奶送给营养不良的助教。 经他之手,79 位院士相继涌现,撑起了中国科学界的半壁江山。 冀中抗日根据地的炮火声里,熊大缜带领工人赶制的地雷让日军损失惨重。 这些威力连美国外交官都惊叹的武器,背后是叶企孙在日占区的生死支援。 得知学生放弃学业投笔从戎,叶企孙从最初的劝阻转为全力支持,利用自己的社会地位作掩护,在北平、天津秘密筹集炸药原料、通讯器材,一次次冒着生命危险将物资送往前线。 可悲剧还是发生了,1939 年根据地锄奸运动中,熊大缜被错误打成 “国民党特务”,未经正规审判便被乱石砸死,叶企孙此后多年四处奔走申冤,却在混乱的年代里屡屡碰壁。 特殊十年的监狱审讯室里,叶企孙遭受着非人的折磨。 因为曾支持熊大缜抗日,他被冠以 “清华特务” 的罪名关押,连续八次提审让他双腿肿胀到穿不上裤子,甚至大小便失禁。 即便如此,他始终坚守底线,从未攀咬任何同事或学生,只反复说 “我是科学家,只说真话”。 早在 1952 年院系调整时,他已随清华物理系调往北京大学,逐渐淡出科研核心圈,这次入狱让他的处境雪上加霜,出狱后又经历了漫长的隔离审查。 中关村的街头,钱三强偶然遇见了刑满释放的叶企孙。 他刚想上前打招呼,对方却慌忙摆手示意他赶紧离开,生怕自己的 “敏感身份” 拖累学生的前程。 杨振宁、李政道等海外成名的学生回国后,多次想要探望也被他狠心拒绝。 晚年的他无依无靠,只能靠乞讨维持生计,仅有护工陪伴在侧,直到离世都顶着 “特务嫌疑” 的帽子。 1987 年,一份迟到十年的平反文件终于送到叶企孙的灵前。 1998 年他诞辰 100 周年时,李政道专程赴上海参加纪念大会,称他为 “一生科学成就的恩师”。 就像民国学者刘文典在困境中仍坚守学术气节,叶企孙用一生诠释了何为师者风骨、何为科学初心。 那些藏在细节里的温情与坚守,终将跨越岁月,成为中国科学界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种。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一生未婚,建立清华物理系,为我国培养出9位“两弹一星”元勋,却被告是“清华特务”
语蓉聊武器
2025-10-23 01:39:1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