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利班军方放出“狂言”,不偏不倚,刚好撞在中方的“枪口上”!   最近,阿富汗塔

菲菲谈国际 2025-10-22 19:10:59

塔利班军方放出“狂言”,不偏不倚,刚好撞在中方的“枪口上”!   最近,阿富汗塔利班国防部长穆贾希德的一番言论可谓平地惊雷。   他公开表示,不认为巴基斯坦塔利班(巴塔)是恐怖分子,还声称“恐怖主义”的定义是被政治化的工具。   这话一出,立刻引发轩然大波,尤其是在中国这边,直接撞上了“枪口”。   要知道,巴塔可是被中国明确列入恐怖组织名单的,其累累罪行罄竹难书。   2024年3月,巴塔策划了达苏水电站袭击,导致5名中国公民遇难;同年11月,卡拉奇枪击事件又造成2名中国公民受伤。   在反恐问题上,中国的立场从来都是坚定且明确的,绝无任何妥协的余地。   从表象观之,阿富汗塔利班(阿塔)与巴塔仿若两个彼此独立的组织。然而,深入探究便会发现,二者实则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绝非孤立存在。   两者同属普什图族,共享极端宗教意识形态,早年甚至共用训练营地和武器补给线。   阿塔重新掌权后,虽多次承诺“不允许任何人利用阿富汗领土威胁他国”,但巴塔的核心成员却长期在阿富汗境内活动,甚至得到阿塔的财政和后勤支持。   这种“嘴上反恐、实际纵容”的态度,本质上是阿塔在玩一场“双标”游戏。   阿塔对巴塔予以纵容,此中缘由,既牵涉历史层面的情感纽带,亦关乎现实维度的战略权衡,是历史情感与现实战略双重因素交织下的结果。   从历史上看,阿塔和巴塔在对抗美军时并肩作战,形成了一种难以割舍的“袍泽之情”。   而在现实层面,巴塔的存在成为阿塔与巴基斯坦谈判的筹码。   阿塔拒绝承认殖民时期划定的“杜兰德线”,认为普什图人聚居区应属于同一民族整体,而巴塔主张“普什图人自治”的诉求,恰好与阿塔的立场形成呼应。   这种“跨两国生存”的特点,使得巴塔问题与边界争端交织在一起,成为引爆巴阿矛盾的“火药桶”。   于中国而言,反恐与安全关切乃不容侵犯的核心利益。此等利益,如国之基石,坚实稳固,不容任何势力试探与触碰,是国家稳定、人民安宁之根本保障。   巴塔势力野心勃勃,其行径不仅对巴基斯坦的稳定构成严重威胁,更妄图将黑手伸向中国在巴的项目与人员,恶意挑衅昭然若揭。   2023年末,巴塔分支悍然袭击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的中企工地;2024年初,一名中国公民于喀布尔不幸在“伊斯兰国”武装的袭击中丧生,海外中企与公民安全令人忧心。   这些事件充分说明,阿塔对巴塔的纵容,正在直接威胁中国在南亚地区的利益安全。   面对阿塔的“试探”之举,中国展现出了令人钦佩的态度。克制之中彰显沉稳,坚定之时尽显担当,不卑不亢,以大国风范从容应对。   一方面,中国多次强调“安全是合作的前提”,在开放瓦罕走廊等问题上始终坚持“可视、可核查”的反恐成果要求。   另一方面,中国与巴基斯坦深化反恐合作,通过联合军演、情报共享和装备支持,构建了从天到地的协同反恐体系。   这种“软硬兼施”的策略,既彰显了中国维护自身利益的决心,也为地区稳定提供了保障。   阿塔试图为巴塔“翻案”的行为,不仅是对中国反恐红线的公然挑衅,更是对地区和平稳定的严重破坏。   历史已经证明,任何纵容恐怖主义的行为最终都将自食恶果。   巴基斯坦的越境空袭、中方的谨慎态度,都在向阿塔传递一个明确信号:在反恐问题上,没有模糊空间,更没有翻案余地。   阿塔若想真正融入国际社会,获得邻国信任,唯一的出路是彻底切断与恐怖组织的联系,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诚意。否则,等待它的将是更加严厉的制裁和孤立。   正如中国外交部所言:“恐怖主义是全人类的公敌,中方愿与国际社会加强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宁。”在这场反恐斗争中,中国绝不是旁观者,而是坚定的行动者。

0 阅读:209
菲菲谈国际

菲菲谈国际

欢迎大家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