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河为什么没有航运能力?其实很简单,被英国给坑了,印度花大价钱清空淤泥,到头来却

非常盘点中 2025-10-22 18:34:58

恒河为什么没有航运能力?其实很简单,被英国给坑了,印度花大价钱清空淤泥,到头来却发现,恒河最关键的一段。它的出海口和三角洲,属于邻国孟加拉。 首先得算清这笔历史账,英国殖民者的算盘可把印度坑惨了。19 世纪中叶,印度北方邦连年饥荒,英国殖民当局为了稳住粮食供应和税收,压根没考虑航运需求,一门心思修灌溉工程。 他们在恒河上游的哈德瓦县扒开河道,硬生生修出了一条长达 6000 公里的运河系统,把恒河的水引去浇黄麻和靛蓝种植园。这运河倒是让饥荒少了,却直接抽干了恒河的 “血”。 上游水位常年下降两三米,原本能走小货船的河段,如今连木筏都得挑水期走。更缺德的是,这些运河和恒河平行交错,把主河道切成了碎块,就算后来想疏通,也没法恢复原来的水流格局。 等印度独立后想补救,才发现最要命的 “嗓子眼” 早不在自己手里了。恒河三角洲和入海口全在孟加拉境内,那里光是内河航运线就有 6000 公里,人家的小船能顺着水道通到各个村镇。印度这边呢,花了百亿卢比在比哈尔邦清淤,好不容易把河道挖深了,结果货船开到边境就卡壳。 孟加拉对入境船舶有严格限制,想借道出海得交高额费用,还得接受繁杂的检查。有次印度运粮食的货船堵在边境半个月,最后大米都发霉了,这笔账算下来,还不如走公路划算。 雪上加霜的是,印度自己还在恒河上 “添堵”。为了跟邻国抢水,他们在恒河干流修了法拉卡大坝,旱季的时候直接截走 70% 的水量给北方邦灌溉。这一下可把孟加拉惹毛了,两国动不动就因为水量分配吵架,2005 年还因为取水设备差点动武。 可印度没料到,大坝截流反而坑了自己:下游河段旱季水深不足 1 米,连 300 吨的船都搁浅,雨季一来又洪水泛滥,刚清好的河道立马被淤泥填满。有专家算过,恒河每年的泥沙淤积量是长江的 3 倍,印度清淤的速度还赶不上泥沙堆积的速度,纯属白费力气。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印度的基建水平,简直是航运的 “致命伤”。去年比哈尔邦一座在建的跨恒河大桥,刚修到一半就塌了,这已经是它第二次垮塌,170 亿卢比打了水漂。连大桥都建不稳,更别提现代化码头和船闸了。 长江上的南京港能停 5 万吨货轮,恒河最大的瓦拉纳西港,码头还是殖民时期留下的石头台阶,货只能靠人扛肩挑上船。而且印度压根没有统一的航道标准,这段挖深了那段没挖,船主根本不敢开大船,生怕一不小心就搁浅。 最讽刺的是,印度喊了几十年的 “内河联网计划”,至今还是个画饼。这个号称要连通恒河和卡韦里河的工程,从 1980 年就开始吆喝,结果首条运河修了快十年还没完工,还得毁掉老虎保护区和 200 万棵树。 更荒唐的是,连参与项目的专家都拿不到水文数据,不知道水量够不够,就敢盲目开工。反观中国的南水北调,精准调配水资源的同时还兼顾航运,两相对比,差距简直天上地下。 这么一捋就清楚了,恒河的航运能力不是天生不行,而是被一层层 “枷锁” 捆死的:英国殖民时期的短视工程挖了坑,出海口被孟加拉卡了脖子,印度自己的水资源争端和基建拉胯又补了刀。 现在印度想靠恒河搞航运,得先解决跟孟加拉的跨境矛盾,把破烂的基础设施补起来,更得改改那种只顾眼前利益的毛病。不然就算把河道挖得再深,这条 “圣川” 也只能继续飘着小破船,看着隔壁长江的繁华干瞪眼。

0 阅读:109

猜你喜欢

非常盘点中

非常盘点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