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这一邻国政坛突然内乱,亲美派与亲华派“同归于尽”,总统被迫出手。[无辜笑] 蒙古政坛这几天波澜再起,总统呼日勒苏赫在20日动用否决权,推翻了议会此前罢免总理赞丹沙塔尔的决定。 这场风波始于本月17日,当时议会以“可能导致国家财政收入流失”为由,表决通过了罢免案。 此时距离赞丹沙塔尔上任仅过去四个月。去年底前总理欧云额尔登因涉及煤炭行业贪腐丑闻下台,其政策立场被视为亲近美国。 他离职后执政的蒙古人民党内部各派系,包括倾向于加强与美国关系的团体、主张对华合作的力量以及推动国内改革的势力,难以就新领导人选达成一致。 最终各方妥协推出原国会议长赞丹沙塔尔作为过渡时期的总理,尽管被视为中立人物,赞丹沙塔尔上任后的政策取向引起了关注。 他多次公开强调要加快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并推动包括铁路口岸扩建在内的多项跨境基础设施合作,这些举措被解读为有意深化与中国的经济联系。 蒙古经济高度依赖矿产资源出口,煤炭、铜和稀土等矿产品占其出口收入的八成以上,其中约90%的矿产出口需经由中国口岸运往国际市场。 加强与主要市场中国的合作具有现实合理性,然而这种政策转向触动了部分政治势力的敏感神经。与西方矿业集团关系密切的利益团体可能受到影响。 反对者很快将赞丹沙塔尔标记为“过度亲中”,由于他缺乏坚实的派系支持,议会中多个势力联合起来,迅速推动了对他的罢免程序。 总统此次行使否决权,政治分析人士认为主要出于维持执政党团结的考虑,明年将举行大选,如果党内斗争持续激化,可能让在野党获得可乘之机,呼日勒苏赫的干预暂时稳住了局势,但根源矛盾并未解决。 蒙古地处中俄之间,长期奉行“第三邻国”政策,试图与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保持良好关系,以平衡地缘压力,但这种平衡策略在实际操作中面临挑战:中国是蒙古资源的最大买家,而部分政治力量则希望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政治不稳定已对经济产生实质影响,原定今年启动的塔本陶勒盖煤矿至嘎顺苏海特铁路升级项目,因政府内部意见分歧而进展缓慢。 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常导致财政紧张,而资源收益分配问题也引发国内争议,经济学家建议,蒙古需加快农业、旅游业等非矿产业发展,但转型步伐一直较慢。 总统否决罢免案后,议会需要重新表决,若想推翻总统否决,需获得三分之二以上议员支持,这在当前分裂的议会中难度很大。 但即便赞丹沙塔尔保住职位,其政策推行也将面临更多阻力,这场政治危机反映了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现实困境。 过度依赖任何一方都可能引发内部反弹,而完全中立又难以实现,如何在保障经济收益的同时维护政治自主权,是蒙古领导人需要持续权衡的难题,对于在蒙古经营的企业而言,政策连续性成为最大关切。 网友们议论纷纷: “蒙古这政局也太魔幻了,总理才干了四个月就被赶下台,感觉跟过家家一样,这样折腾经济怎么能好得起来?” “说白了就是资源分配没谈拢,动了别人的奶酪。哪有什么绝对的亲华亲美,都是利益之争,只是苦了老百姓。” “总统出来当和事佬是对的,家里闹得不可开交,最后便宜的肯定是外人,现在最重要的是稳定,别再内耗了。” “蒙古的煤和铜大部分都得运到中国来,加强合作是双赢啊,为什么国内还会有人反对?实在想不通。” “感觉这个总理有点冤,想办实事却因为没根基被搞下台,在这种环境下,想中立做事太难了,最后还得站队。” “地缘位置决定了它必须搞好和中俄的关系,‘第三邻国’战略听着美好,但远水解不了近渴,现实一点比较好。” 您怎么看蒙古总统这次否决罢免的决定? 官方信源:蒙古国家通讯社
出手保下亲华派总理,蒙古国总统很明白,不能把政坛交给亲美派2025年10月,
【3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