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与中国达成一致,赢麻了。 中国将从哈萨克斯坦进口猪肉,包括冷冻肉、冰鲜肉、猪内脏等副产品以及热加工制品,目标年进口约10万吨,虽然不多,仅占中国年消费量的5500吨的0.18%,但是,对于哈萨克斯坦而言,创造了更多机会以及外汇的收入。 先说说哈萨克斯坦的底细,好多人疑惑 “穆斯林国家怎么会卖猪肉”,这真是刻板印象害的。 哈萨克斯坦虽然七成多是哈萨克族,但还有 14.6% 的俄罗斯族,加上乌克兰族、德意志族这些,不少民族本来就吃猪肉,而且国家宪法明确说 “政教分离”,宗教管不了经济生活。 阿斯塔纳的超市里,猪肉专柜就跟牛羊肉摆一块儿,俄罗斯族老人挑五花肉跟咱们这儿买白菜似的平常,压根没人觉得奇怪。 再说人家历史上就是养猪能手,苏联时期存栏量高达 320 万头,比不少欧洲国家都多,后来苏联解体才掉下来,2017 年存栏只剩 80 万头,还得进口 2400 吨猪肉,那日子才叫难。 2017 年哈萨克斯坦政府总算醒悟了,给养猪户每公斤补 1.6 元人民币,这才把存栏量拉回近 100 万头。 可新问题来了,国内人均一年就吃 5 公斤猪肉,根本消化不了产能,养殖户看着猪长大,愁得睡不着觉 —— 卖不出去不就亏了? 这时候中国伸来的橄榄枝,简直是救急的甘霖。你想想,之前 2020 年上半年,哈萨克斯坦总共才出口 447.5 吨猪肉,赚了 83 万美元,现在一下子能每年往中国卖 10 万吨,这可不是小数目,光外汇收入就得翻几百倍,对他们那经济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 更关键的是,这生意不只是卖猪肉那么简单,是把整个产业链都盘活了。哈萨克斯坦自己养猪成本不低,每公斤 14 块,比中国还贵 3 块,饲料靠进口,冷链也差,想大规模出口根本没底气。 但中国企业立马跟上了,爱菊集团早就砸 4 亿在北哈州建了基地,搞 150 万亩订单农业,既能给当地提供饲料,又能帮着运到中国,等于帮他们把成本降下来了。 现在还有更多中资企业要去建冷库、修检测线,这些设施建起来,不光养猪户受益,饲料厂、运输队、屠宰场都能跟着赚钱,多少人能靠这活儿养家糊口?这比单纯给补贴管用多了。 而且这 10 万吨订单是块 “敲门砖”,背后藏着更大的机会。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已经签了 23 份农产品议定书,1700 多家哈企能对华出口,现在猪肉打通了,接下来牛羊肉、乳制品肯定也能跟上。 你看霍尔果斯口岸,首批 5000 吨冷鲜猪肉 72 小时就运到中国了,比从巴西、西班牙海运快一个月,新鲜度根本没法比,以后中国市场认了他们的品质,这生意能做几十年。 哈萨克斯坦决策者心里门儿清,能源价格忽高忽低不靠谱,农业出口才是稳当的外汇来源,猪肉就是个开头,这步棋走得太精明了。 还有人说 “10 万吨占中国市场不到 0.2%,算啥本事”,可你得站在哈萨克斯坦的角度看啊。他们之前猪肉出口量连塞牙缝都不够,现在一下子拿到这么稳定的大客户,等于给养猪业吃了定心丸。 养殖户敢扩大规模了,政府计划 2025 年把存栏量提到 120 万头,到时候不光能卖给中国,还能辐射周边国家,这产业不就起来了?再说中国用人民币结算,帮他们绕开美元波动的风险,这都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就说北部俄族聚居区的养殖户,之前银行都不敢给他们贷款,觉得 “穆斯林国家养猪风险大”,现在有了中哈协议背书,贷款容易了,还能跟着中资企业学技术。 有个俄罗斯族老乡接受采访时说,以前养几十头猪都怕卖不掉,现在敢养几百头了,就等着往中国运,这话多实在!对哈萨克斯坦普通老百姓来说,能赚钱、有活儿干,这不就是最实在的 “赢” 吗? 所以说哈萨克斯坦赢麻了,真不是吹的。这 10 万吨猪肉背后,是消化不完的产能有了出路,是白花花的外汇进了口袋,是破败的产业链能重新站起来,更是和中国这样的大市场绑在了一起。 以后农业合作越来越深,日子肯定越过越红火,这买卖做得太值了!
韩国一直都死死盯着稀土行业,去年韩国企业在哈萨克斯坦砸下30亿美元,建起一座规模
【30评论】【7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