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街边小店打了个耳洞,没想到几年后居然长出一对“肉翅膀”,10月20日,即将从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耳鼻喉科出院的小李(化姓)看着镜中恢复平整的耳廓,难掩激动。[奋斗] 本以为追赶潮流打个耳洞,却让一位23岁年轻女孩的双耳长出巨大瘢痕疙瘩,这些不断增生的组织不仅影响外观,更让她无法佩戴耳机、耳饰,连侧卧睡觉都会产生痛感,日常生活和心理状态都受到严重影响。 五年前,小李在非专业场所的穿耳洞经历,她觉得平平无奇,仅仅是普通的爱美举动,会引发后续一系列健康问题,最初耳洞处只是长出小疙瘩,在首次手术切除后暂时平复,但几年内瘢痕组织以更猛烈的态势复发增生,最大尺寸达到十几厘米。 武汉市普仁医院耳鼻喉科罗轶主任解释,这是典型的瘢痕疙瘩体质表现,这类体质人群的皮肤在受损后,愈合过程中的成纤维细胞会异常活跃,产生过量胶原蛋白,形成超出原伤口范围的瘢痕组织。 如果初次治疗不彻底或遭遇再次刺激,复发时血供会更丰富,增生速度也会更快,甚至可能侵蚀耳软骨导致永久畸形。 面对这一棘手病例,医疗团队制定了综合治疗方案,首先通过精细手术彻底清除瘢痕核心组织。 随后在术后24小时黄金窗口期内对手术区域进行放射治疗,抑制残留瘢痕细胞的活性,后续还辅以标准放疗巩固疗效,这种组合疗法从物理切除和细胞活性控制两个层面着手,显著降低了复发概率。 瘢痕疙瘩的治疗向来是临床难题,除了手术联合放疗,医学界还探索了多种方法。 比如切除后立即在创缘注射糖皮质激素,通过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来减少复发;或者术后配合局部持续加压和口服曲尼司特等药物,这些药物能特异性抑制瘢痕成纤维细胞的胶原合成。 值得注意的是,瘢痕体质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这类人群在考虑打耳洞等有创美容项目时需格外谨慎。 专家建议瘢痕体质者应尽量避免打耳洞,如确有需要,务必选择正规医疗机构,确保无菌操作,并事先进行专业评估。 术后护理同样关键,需要保持创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并考虑佩戴低敏感性的纯银耳钉以减少刺激。 一旦穿耳洞后出现小疙瘩并持续增大,伴有痒痛感,就应警惕瘢痕疙瘩的可能,务必及早就医,切勿自行处理或拖延,早期干预通常能获得更好疗效,有效控制其发展。 李女士的故事引发了网友们的很多关注: “我也是瘢痕体质,打个耳洞就跟发了芽的豆子似的,现在耳朵上也是个疙瘩,看了她的经历我都不敢去动了。” “看完赶紧摸了摸自己的耳洞,幸好我是正常的,这体质真是太受罪了。” “我在九院做的切除+放疗,现在已经三年了没复发,找对方法和医生真的很重要。” “别提了,我这瘢痕疙瘩切了两次,第一次在小医院做的,结果长得比原来还大,第二次找了专家做了综合治疗才稳住。” “这真是血的教训,以前总觉得打耳洞是小事,随便找个地方就打了,现在才知道还得先考虑体质问题,健康知识太重要了。” “40分钟就解决了五年的大麻烦,医生真是妙手回春,为医护人员点赞!” “希望这位姑娘以后能自信地生活,别再被这个困扰了,经历过的人才懂这种痛苦。” 你有没有遇到过因为打耳洞、或者其他小伤口导致疤痕增生的烦恼?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和应对妙招,你的经验可能会帮助到更多有同样困扰的人。 信息来源:长江日报
神医啊突然就没有容貌焦虑了
【3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