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总统和乌克兰人视为耻辱,人类历史上的首次。泽连斯基作为一国总统,却不得不在白宫对面的马路边搭个桌子召开记者会. 白宫对面的人行道上,一张临时支起的折叠桌成了2025年最扎眼的外交场景。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就在这张桌子后召开记者会,身后是白宫紧闭的大门,身前是寥寥数名记者。 一国总统把发布会开在他国权力中枢的马路边,这在外交史上从未有过,乌克兰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刷满“耻辱”的标签,可很少有人细想,这张桌子背后藏着多少无奈的博弈。 泽连斯基这次访美,提前三天就对外放出消息说要去华盛顿,结果直到落地都没等来美国官方的接机队伍,原定上午十点的会晤,硬生生被特朗普以“处理紧急事务”为由拖到下午。 真正的交锋在椭圆形办公室里爆发,特朗普没绕弯子,直接把一张前线地图拍在桌上,手指着顿巴斯地区让泽连斯基签字让步,还带着脏话训斥,说普京已经放话,不答应就把乌克兰彻底打垮。 泽连斯基要的“战斧”导弹,特朗普连商量的余地都没给,只甩了句“美国纳税人的钱不是大风刮来的”。 这不是特朗普第一次对泽连斯基摆脸色。早在2025年2月的会晤上,双方就吵过一架,当时美方就抱怨泽连斯基“不懂感恩”。 可这次的强硬,根本原因是美国的算盘变了。这几年美国给乌克兰的援助堆起来,比不少中小国家一年的全部收入还多,而特朗普眼里,这些钱花得“不值当”。 更关键的是大选要来了,国内不少选民早就烦了“替别人打仗”,他得摆出“省钱止损”的姿态拉票。 甚至有消息说,特朗普早就盘算着让欧洲接手援助的烂摊子,之前就放话要让欧洲补上美国花的钱。 泽连斯基把发布会搬到路边,看着狼狈,其实是一步不得不走的险棋。他心里清楚,单靠和特朗普硬碰硬没用,得把场面摆到全世界面前。 发布会上,他没骂特朗普,也没喊口号,就安安静静讲前线士兵的故事,讲老百姓躲轰炸的日子,镜头特意对着白宫拍,这种反差很快就传遍了全球。 这招直接戳中了欧洲的软肋,波兰、波罗的海三国这些紧邻俄罗斯的国家最先慌了,赶紧站出来声援,德国隔天就宣布再给12亿欧元的武器,法国也承诺送火炮弹药。 欧盟更是加急调了一批无人机干扰设备送过去,生怕美国撤了,自己就得直接面对俄罗斯。 对泽连斯基来说,这张路边的桌子更是给国内看的。乌克兰最新的民调里,他的支持率已经跌到18%,排在前总司令扎卢日内、基辅市长克利奇科之后,连前几名都进不去了。 国内的日子早就不好过,超市里的面包价格比战前翻了三倍,年轻人要么上战场要么逃出国,不少人已经开始抱怨“仗到底要打到什么时候”。 可顿巴斯地区的民调显示,七成以上的人不接受割地,泽连斯基在路边的强硬姿态,就是要稳住这些选民,告诉他们自己没妥协。 要是真签了割地协议,他的支持率可能直接跌到20%以下,离下台就不远了。 特朗普那边根本没把泽连斯基的路边发布会当回事,会晤结束没几天,就对外宣布要和普京在布达佩斯见面,专门聊俄乌停火的事。 更让人唏嘘的是,美俄英三国早就私下通了气,基本把“顿巴斯换停火”定成了默认选项,泽连斯基手里的选择权少得可怜。 签了,国内百姓不答应,反对党肯定趁机发难;不签,俄军可能真会像特朗普说的那样加码进攻,敖德萨港口要是被砸了,乌克兰的粮食就没法出口,经济直接垮掉。 两条路看起来都通向提前下台,区别只是被选票赶下来还是被局势逼下来。 欧洲各国看着热闹,其实也有自己的小算盘。他们嘴上喊着支持乌克兰,可援助力度一直比美国小得多,心里早就盼着能停火。 德国的汽车企业等着恢复对俄出口,法国的农业公司惦记着乌克兰的农田,要是真能通过顿巴斯换和平,对他们来说反倒是好事。 可他们又不敢明着支持割地,怕被贴上“绥靖”的标签,泽连斯基的路边发布会正好给了他们一个台阶,既能继续喊支持的口号,又能倒逼美国别彻底撒手。 有网友说泽连斯基是“拿尊严换援助”,也有人说他是“没办法的孤勇者”。可不管怎么评价,这张路边的折叠桌都戳破了一个真相:外交场上的仪式从来都不是虚的,那是国家实力的镜子。 当泽连斯基只能在白宫对面的人行道上说话时,不是他不够强硬,是乌克兰的处境根本容不得他强硬。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来评论区聊聊。
普京为特朗普提出结束战争的条件本周,克里姆林宫主人普京在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
【13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