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新加坡华人终于说了实话,他表示,在新加坡的华人,根本不在乎中国到底好不好,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认为新加坡有70%的华人人口到这里,华人一定是最受欢迎的,但是恰恰相反。 新加坡1965年才独立,刚建国那会儿日子可不好过,地盘小不说,还没什么资源,周围又都是以马来族群为主的国家。 要是当时天天强调自己是“华人国家”,很容易被周边孤立,所以从一开始,新加坡就没把“华人身份”当立国根本,反而一门心思打造“新加坡人”的共同认同,毕竟先保住国家生存才是最重要的。 而且新加坡不只有华人,还有马来族、印度族,是个实打实的多元种族社会。要是因为华人人口多就搞特殊,少数族群肯定不乐意,时间长了社会容易分裂。 所以政府从建国起就定了“多元平等”的规矩,刻意不让任何一个族群占绝对优势。 就拿语言来说,英语被定为官方通用语言,不是因为偏爱英语,而是英语对所有种族都公平,没人会觉得是“别人的母语”。 学校里虽然也教华语,但只是作为“母语科目”,重点是会说会写就行,很少深讲中国历史文化,年轻一代好多连流利的中文都说不利索,对中国的了解自然就浅了。 住房政策也挺特别,政府建的组屋不是想住哪儿就住哪儿,而是按种族比例分配,华人、马来人、印度人得混着住,就是怕大家扎堆形成小圈子,慢慢疏远。 职场上也一样,晋升看的是能力,不是你是不是华人,国会里还特意留了少数族裔的席位,保证每个族群都有话语权。 这样一来,华人虽然人多,却没什么特殊待遇,反而得和其他族群一样遵守规则,外人看了可能觉得“华人不受欢迎”,其实是新加坡追求种族平衡的常态。 再说经济和外交,新加坡跟中国合作确实多,这些年一直是中国在东盟的重要贸易伙伴,也是最大的外资来源国,但这种合作纯粹是看利益,跟“华人情感”没多大关系。 新加坡一边跟中国做生意,一边也跟美国保持深度军事合作,就是不想倒向任何一边,毕竟小国夹在大国之间,只有保持中立才能安稳。 政府也总跟民众强调“先顾新加坡自己”,大家平时关心的都是房价涨没涨、工作好不好找、孩子能不能进好学校,至于中国GDP增长多少、建了多少大桥,除非能影响到自己的生活,不然很少有人特意去关注。 现在的新加坡华人,尤其是年轻一代,早就把自己当成“新加坡人”了,“华人”更像一个种族标签,就像“马来族”“印度族”一样。 他们过年也贴春联、吃年夜饭,中秋也吃月饼,但这些习俗早就有了新加坡特色,跟中国本土的过法不一样,更多是习惯,不是什么“家国情怀”。 之前有个中国网友在网上叫新加坡华人为“同胞”,还被人家怼回来“我是新加坡人,不是中国人”,这也不是说他们讨厌中国,就是身份上早就跟新加坡绑在一起了。 新加坡华人的这种态度,是国家发展的必然结果。新加坡用几十年时间,靠政策一点点淡化了族群差异,强化了国家认同,不管是华人还是其他种族,首先想到的都是“我是新加坡人”。 这也提醒我们,看待海外华人不能总用“同文同种”的想法去套,他们生活在不同的国家,有自己的利益和认同,尊重这种差异才是更理性的态度。
一位新加坡华人终于说了实话,他表示,在新加坡的华人,根本不在乎中国到底好不好,很
栗頿聊
2025-10-22 10:47:42
0
阅读: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