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话的,成了“刺儿头”。会来事儿的,反倒是“情商高”。这事儿,根子挺深。 当个实在人,成本太高了。 你硬气,他们说你“不识时务”;你自律,他们又嫌你“不合群”。 真碰上坎儿了,瞅热闹的一堆,搭把手的没俩,背后下绊子的倒不少。 这背后有道坎,叫“沉默的螺旋”。 德国传播学者伊丽莎白·诺尔-纽曼发现,人天生就怕被当成异类。 一旦感觉自己想法跟大伙儿不一样,多数人就选择闭嘴。 结果,敢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小,显得格外扎眼。 这不光是感觉,还有实验顶着。 上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所罗门·阿希搞了个从众实验,让一群人判断几条线段的长度。 明明答案很简单,可只要前面几个“托儿”故意说错,后面那个不知情的参与者,超过七成会跟着附和错误答案,就是为了不被群体排斥。 所以,不是君子变少了。 只是在现实的压力和对孤立的恐惧下,许多人为了寻求归属感,选择了最安全的那条路——随大流。 这种无原则的圆滑,似乎总能走得更顺当些。
然而事实就是如此滑稽而无情的嘲笑了你。
【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