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赞]北大才女蒙曼50岁至今未婚,朱迅问她:“你最想嫁给谁?”谁承想,她脱口

韫晓生 2025-10-21 17:54:29

[中国赞]北大才女蒙曼50岁至今未婚,朱迅问她:“你最想嫁给谁?”谁承想,她脱口而出说的一个名字,却让全场观众哄堂大笑!   (信源:百度百科——蒙曼)   2025年,一则关于蒙曼的话题再度冲上热搜:这位红遍《百家讲坛》的隋唐史专家,年过五十依旧独身,父母曾在2018年悄悄登报为她征婚,不设房车、学历门槛,只要求 “聊得来”,可最终上千位应征者竟无一人通过 “聊天考核”。   更意外的是,面对主持人朱迅“最想嫁谁”的提问,蒙曼笑答“孙悟空”,现场哗然,也让人好奇:这位27岁拿博士、32岁成明星讲师的北大才女,对婚姻为何如此“佛系”?是“才女难嫁”的魔咒,还是她已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蒙曼的 “特立独行”,早在童年就已埋下伏笔。出生于七十年代河北的教师家庭,家里的书架是她最早的 “游乐场”—— 五岁时别的孩子还在玩泥巴,她已捧着《红楼梦》看得入迷。   别人家孩子周末去公园,她能在书店待上一整天,甚至为了读一本好书,悄悄 “撬锁” 找父母藏起来的典籍。父母曾用 “收书” 的硬办法约束她,可她总能找到新的读书方式,成绩一度下滑却丝毫不慌,反而在自主探索中摸清了学习节奏,最终逆袭成学霸。   对蒙曼来说,书籍是打开世界的钥匙,而非枯燥课本。她在唐诗宋词中感受文人风骨,于历史典故里看懂人生百态。对知识的痴迷使她早形成独特价值观,比起零食、玩具,她更享受获取新知识的快乐。这种“精神优先”思维为其后来的婚恋观埋下伏笔。   蒙曼一路“卷”进中央民族大学,后考入北大读博,求学路扎实坚定。大学四年,她常泡图书馆,别人逛街约会时,她啃史料、写论文;毕业留校后,深耕隋唐史,从讲台新人成长为“能把历史讲活”的好老师。   2007年,32岁的她登上《百家讲坛》,用生动语言解读武则天、太平公主,一夜爆红,成“隋唐第一女学者”。   事业成功让蒙曼收获满满成就感。她称讲课时见台下观众专注、收到学生感谢信,“被需要、被认可” 的感觉比物质奖励珍贵。在她看来,人生幸福不止一种,事业的精神满足填补了 “婚姻空缺” 遗憾。   身边有人劝她抓紧结婚,也有人说她因专注工作成感情绝缘体,但蒙曼不为所动,她清楚自己所需,明白勉强婚姻不如高质量单身。   看着女儿事业蒸蒸日上,感情却毫无动静,蒙曼的父母急在心里。2018年,老两口瞒着女儿,在报纸上刊登了征婚启事,条件简单到让人意外:不要求房车、学历,只要“人品好、能跟女儿聊得来”。消息一出,上千人报名,可一轮“聊天考核”下来,竟无一人达标。   原来,“聊得来” 藏着蒙曼对灵魂共鸣的高要求。应征者中,有人能聊唐宋八大家却接不住她提的生活趣事,有人懂柴米油盐却对她钟爱的历史文化一窍不通。正如网友所说,能和蒙曼聊诗词典故的人不少,但既能聊学术又能聊生活烟火气的人太难找。   蒙曼父母这才明白,女儿不是 “难嫁”,而是不愿将就,她要的不是 “搭伙过日子” 的伴侣,而是能懂她、陪她在精神世界同行的人。   面对外界的追问,蒙曼在节目里的一句 “最想嫁孙悟空”,看似玩笑,实则道出了她的择偶标准。   她认真解释:“孙悟空勇敢、聪明、忠诚,还追求自由,这样的人,才能跟我灵魂同频。”这番话,撕开了“才女难嫁”的假象——蒙曼不是不想结婚,而是不愿为了结婚而降低标准。   蒙曼的故事,戳中了当下很多人的痛点——我们总被“到了年纪就该结婚”“女人必须有家庭才完整”的观念绑架,却忘了人生从来没有标准答案。有人觉得蒙曼“清高”,有人替她 “遗憾”,可她用自己的生活证明:不结婚,也能活得精彩。   蒙曼的选择,给所有女性提了个醒:人生不是一场 “必须完成的任务”,没有婚姻,照样能活成自己的太阳。当我们不再被世俗标签束缚,才能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 无论是 “嫁孙悟空”,还是 “一个人精彩”,只要是自己选的路,就值得被尊重。

0 阅读:80

猜你喜欢

韫晓生

韫晓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