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原来我国之所以在稀土方面占据如此巨大的优势,很大程度上是

萧兹探秘说 2025-10-21 16:55:22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原来我国之所以在稀土方面占据如此巨大的优势,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一个名叫徐光宪的大科学家,正是他当年“从0到1”搞出的串级萃取法,硬生生把中国稀土从“按吨卖的白菜”变成了“按克算的黄金”,这才让咱们在全球稀土产业里彻底站稳了脚跟,甚至成了别人绕不开的存在。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前,咱们国家其实早就握着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脉,可手里有宝贝却没法变现,说起来都让人憋屈。那时候西方列强把稀土分离技术捂得严严实实,搞垄断搞封锁,他们自己用的离子交换法和分级结晶法,本来提纯纯度也就40%到60%,成本还高得离谱,却偏偏不肯给咱们透一点门径。 咱们没办法,只能把挖出来的稀土原矿低价卖给他们,回头再花大价钱买他们提纯后的产品,等于拿着金饭碗要饭,资源白白流失不说,连军工发展都被卡着脖子。 1972年的时候,北京大学接到了个军工硬任务,要把稀土里性质最像的镨和钕给分离开来。这俩元素简直比孪生兄弟还难分辨,当时不少人都觉得这活儿没法干。可徐光宪说了句实在话:“中国作为稀土大国,总不能一直卖原料,再难也得上。” 那时候他都五十多岁了,硬是每周泡在实验室80个小时,翻遍了国内外的文献,最后居然从美国早已宣告失败的维拉体系里找到了突破口。 他搞出来的串级萃取法,跟以前的笨办法完全不是一回事。传统萃取就像用大网捕鱼,乱七八糟捞一堆,根本分不明白。徐光宪设计的这套技术,相当于给稀土元素搭了条“精密筛选流水线”,让混合溶液一层层通过特殊的萃取剂。 每一级萃取器都有自己的“偏好”,只留特定的元素过去,就这么层层过滤,最后居然能把纯度提到99.99%,这在当时直接打破了世界纪录。更厉害的是,他还把这套复杂流程变成了数学模型,给出了明确的操作参数,工厂照着做就能成,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靠感觉摸索。 技术搞出来后,徐光宪没藏着掖着,直接办起了“全国串级萃取讲习班”,把方法教给了全国各地的厂家。这下可不得了,中国稀土产业直接迎来了大爆发,80年代初年产量才20吨,到2006年就飙到了8万吨。西方那些高成本的工厂根本扛不住,纷纷倒闭,国际稀土价格都被拉低了不少。 以前卡咱们脖子的国家,现在反倒得求着咱们。虽然美国重启了矿山,可提炼技术不行,原料还得运到中国加工;澳大利亚能分离点轻稀土,重稀土提纯度差得远;日本帮越南提纯,忙活半天也就40%的纯度。 现在全球92%的精炼稀土都产自中国,尤其是重稀土提纯,咱们几乎垄断了市场,技术比国外领先了5到10年。你手里的智能手机振动马达、风力发电机里的永磁体、电动汽车的核心电机,这些看似不相干的东西,背后都离不开徐光宪当年搞出来的技术。可以说没有这招“点石成金”的本事,咱们现在好多科技产品都没法落地。 徐光宪这辈子其实换过好几次研究方向,从量子化学到放射化学,每次都是因为国家需要。但正是这次稀土领域的突破,让中国彻底从“资源大国”变成了“技术强国”,连国际上都惊呼这是“中国冲击”。后来他拿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成了化工界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人,这荣誉真是实至名归。 现在咱们在稀土领域的话语权,说白了就是当年徐光宪们用算盘和烧杯拼出来的。那些觉得技术可以靠买、靠等的人,真该好好想想这段历史。 核心技术从来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正是有这样愿意啃硬骨头的科学家,咱们才有了不被人卡脖子的底气。 参考资料: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他把中国的稀土变成世界的“宝贝”丨徐光宪》

0 阅读:45
萧兹探秘说

萧兹探秘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