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刻,高市早苗“翻盘”成功,中国最不愿意看局面或将出现 东京政坛,向来不缺戏剧性的反转。但这一次,连熟悉内情的媒体人都得承认:高市早苗的“翻盘”出乎所有人意料。 就在首相指名投票前一晚,自民党与日本维新会突然抛出联合执政协议,直接改写了整个选局。 这并不是一次简单的政治合作,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右翼合流。从结果来看,高市成为日本首位女首相的背后,是一场政治豪赌的胜出。 而对中国来说,更关键的是,这场胜利意味着一个更具对抗性的日本政府即将登场。 高市早苗的政治标签,从来不是模糊的。她长期以民族主义、保守主义为主打,曾公开参拜靖国神社,声称应修改和平宪法,并在台湾问题上频频越界。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次她并不是单打独斗,而是与日本维新会达成了“阁外合作”协议。这个党派虽然在形式上没有入阁,但在关键议题上有着极强的影响力,尤其是在外交、安保领域。 日本维新会的立场,从来没有遮掩过。他们宣称日本应拥有“对敌基地攻击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该党部分成员与中国早有摩擦。比如石平,其对华言论曾被中国外交部点名批评。 更复杂的是,这场政局突变发生在一个极其微妙的国际节点上。中美之间的竞争已经从科技、金融蔓延至地缘安全领域。 特朗普政府在华盛顿重新掌权后,加大了对华施压的强度,尤其在南海、台湾问题上频频动作。 但美国面对中东、乌克兰等多线困局,特朗普团队更倾向于借力打力,以“代理人”形式在亚太地区牵制中国。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保守势力普遍欢迎一个“更强硬”的日本领导人出场。 高市早苗的上台,正好填补了这个角色的空缺。她在国际场合上的表态,几乎与美国保守派观点高度一致。她在台湾议题上的激进表述,甚至比部分美国议员还要激进。 高市与维新会的合作属于典型的“阁外合作”模式,也就是说维新会不入阁,仅提供议会支持。这种合作方式,在日本政治史上并不罕见,但极其脆弱。 一旦政策落地引发民意反弹,维新会可随时抽身撇清责任,而高市则必须独自承担后果。这种结构性不对称,使得高市的执政稳定性从一开始就打上了问号。 过去,自民党与公明党的合作虽然存在分歧,但公明党在调和政策、吸纳城市中间选民方面起到“稳定器”的作用。如今这个联盟瓦解,高市政府不仅面临政党间的不和谐,还要应对选民基础的流失。 自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也不容小觑。为了达成与维新会的协议,高市被传让出了一部分政策主导权,比如经济改革、教育议题等。这种“利益交换”引发了麻生派、岸田派的不满。根据共同社报道,已有自民党资深议员公开表达对维新会“大阪中心主义”的担忧。 这种党内矛盾一旦激化,不仅会影响执政效率,还可能在关键时刻爆发“倒阁”风险。日本政坛从来不缺突然变脸的盟友,过去几任首相的频繁更替早已说明问题。 对美国而言,高市政府的“战斗姿态”当然有利可图。但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东亚不稳定并不符合所有国家利益。尤其是日本一旦成为“马前卒”,势必会成为中美博弈的前沿阵地,这种风险,在历史上并非没有前车之鉴。 冷战时期,日本一度被迫在美苏之间寻求平衡,但最终发现,过度依附于某一方只会失去战略自主。如今,在特朗普政府强化同盟体系的推动下,高市内阁是否会重蹈覆辙,值得警惕。 中国方面显然不愿看到一个在外交上“主动挑衅”的日本政权。尤其是当前中美贸易、科技战不断升温的背景下,区域稳定对中国至关重要。一旦东亚局势失控,中国将不得不重新调整战略布局。 但现实是,高市早苗的“翻盘”,已经成为事实。这个由极右翼自民党与民族主义色彩浓厚的维新会共同支撑的联合政府,意味着日本未来在对华政策上的“不确定性”将大幅上升。 这场政治变局,不仅改变了日本,也对整个东亚格局投下了阴影。从表面看,是一场女性首相的历史性胜利,但深层次来看,则是右翼势力借机整合、对外展现强硬的新阶段。 眼下的日本政坛,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高市政府的走向,将不仅是国内政治博弈的结果,更是中美角力下的一个新变量。中国,需要比以往更加警觉。 这场“翻盘”,并非只是一个人的胜利,而是一次国家战略方向的转弯。未来几个月内,日本是否会在东海、台湾等敏感问题上进一步行动,将是判断其政策走向的关键。 而不管这条路能走多远,高市早苗带来的这场右转,已经为日本政坛埋下了巨大的不确定性。日本或许得到了一个“历史性”的首相,但代价却可能是一个更加动荡的未来。
果然被我猜中了!日本维新会宣布了10月20日下午,日本维新会突然召开参众两
【2评论】【2点赞】
人公
当前我们都还怕这怕那,干脆小编不要活了。谁敢再侵犯中国,他们就接受灭国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