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台办发言:我们愿意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政治基础上,与国民党新的领导人,推动两党关系和两岸关系向前发展。 大陆国台办最近向国民党新上任的领导人伸出了橄榄枝,这一下子又把“九二共识”推到了所有人的眼前,可问题,这个本该是两岸沟通桥梁的东西,现在看起来快被撕裂了。 一边觉得这是原则,是底线,没得商量,另一边却被人指责,说他们只在选举的时候才想起来这个口号,这种天差地别的认知,已经变成了一个巨大的信任黑洞,堵住了两岸关系往前走的路。 “九二共识”到底是什么角色?在北京看来,这就是两岸关系的“定海神针”,是基于同胞血脉和民族大义的必然逻辑,是打开对话大门的唯一钥匙,其核心再明白不过:“两岸同属一个中国”,这是一个恒定的、结构性的基础,不是什么考题。 但在国民党的一些操作里,这根“定海神针”似乎更像一个“选举罗盘”,指针的方向跟着选票的风向摆动,选战一打响,就高高举起,希望能换来那些渴望和平的选票,选举一结束,就可能因为怕被贴标签,或者党内有人吵架,而变得含糊不清,甚至干脆不提了,原则性,就这么被实用主义给代替了。 把一个严肃的政治共识当成工具来用,代价是沉重的,这不仅一步步消耗掉了大陆长期以来释放的善意和信任,也让台湾民众的期待一次次落空,大家真正想要的,不是什么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谁不希望去对岸上学、找工作能更方便?谁不希望自家的农产品能顺顺当当卖出去?谁不希望探亲访友能没有障碍?当“九二共识”变成了选举前才说说的漂亮话,两岸关系自然就掉进了一个“选前热、选后冷”的怪圈。 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去年两岸贸易额的下滑和官方交流渠道的变窄,这种信任上的透支,恰恰给那些鼓吹“台独”的人留出了空间,打乱了原本和平发展的节奏。 国民党新的领导班子上台,是一个修正路线的机会,但也意味着他们要面对内部和外部的双重压力,想重建信任,就必须从喊口号转变为干实事,这个转变可一点都不轻松。 首先得对内下狠手,把那些投机派系和内斗的声音压下去,在党内真正形成“反对台独”的统一意志,光说不做假把式,接着必须把共识变成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主动去对接大陆那些惠台政策,让大家切身体会到,坚持对的路线真能带来好处。 最关键的,也是最难的,是得有担当,再遇到“台独”势力挑衅的时候,不能再玩左右逢源、含糊其辞那套了,必须敢于亮剑,立场坚定,这不只是做给大陆看,更是国民党自己想活下去、发展下去的唯一出路。 “九二共识”的未来,说白了就是国民党甚至整个台湾的未来,大陆的善意和耐心都是有底线的,这条线就是“一个中国”原则,对于国民党的新领导层来说,时间不多了,如果继续把这份共识当成一张可以随时打出去的牌,那最终输掉的,只会是两岸民众的信任和自己的政治前途。 只有把它重新当成一块不可动摇的基石,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来证明诚意,才可能在这股不可阻挡的历史大势中,为自己找到一个正确的位置,也才能把两岸关系拉回到和平发展的正轨上来。 以上信息来源于国台办:愿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基础上同国民党新领导人一道推动两党、两岸关系发展
体制内“恰到好处”的自我批评...
【1评论】【3点赞】